媒體揭露盈餘資訊對股價變動的影響

  股價評價公式中,股利和股票價值成正相關,而股利則來自於公司的盈餘,因此當媒體揭露公司盈餘資訊後,若市場是效率的,則股價理論上應會立即趨於均衡。然而國外許多實證研究發現:宣告的盈餘大於預期盈餘的公司,在盈餘宣告後皆有顯著正的累積異常報酬,且預測誤差(實際盈餘減預期盈餘)變動的幅度與異常報酬大小成呈正相關。諸多學者亦致力於此現象發生原因之探討,提出其可能之影響因素為1.資本資產評價模式中貝它風險估計有誤。2.交易成本。3.資本資產評價模式不適當(模式可能遺漏其他變數,如規模效果)。4.資訊成本。5.資本市場無效率。   本研究乃依據Foster Olsen and Shevlin(1984)一...

Full description

Bibliographic Details
Main Authors: 徐俊富, Xu, Jun Fu
Language:中文
Published: 國立政治大學
Online Access: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i=sid=%22B2002003486%22.
Description
Summary:  股價評價公式中,股利和股票價值成正相關,而股利則來自於公司的盈餘,因此當媒體揭露公司盈餘資訊後,若市場是效率的,則股價理論上應會立即趨於均衡。然而國外許多實證研究發現:宣告的盈餘大於預期盈餘的公司,在盈餘宣告後皆有顯著正的累積異常報酬,且預測誤差(實際盈餘減預期盈餘)變動的幅度與異常報酬大小成呈正相關。諸多學者亦致力於此現象發生原因之探討,提出其可能之影響因素為1.資本資產評價模式中貝它風險估計有誤。2.交易成本。3.資本資產評價模式不適當(模式可能遺漏其他變數,如規模效果)。4.資訊成本。5.資本市場無效率。   本研究乃依據Foster Olsen and Shevlin(1984)一文中四個盈餘預測誤差模式估算台灣證券市場個別公司盈餘預測誤差(模式一、二建立在盈餘預測模式的基礎上,模式三、四乃建立在股價已隱含盈餘資訊的假設上),分別依其大小形成10個投資組合,並依市值區分四個規模組合,探討盈餘宣告期間是否存在累積異常報酬的現象,及其和盈餘預測誤差的相關性,並探討是否因受規模效果的影響,以及是否為市場無效率所造成的。最後對於不同時點(盈餘概算數字揭露日期和財務報表公告日)的盈餘資訊加以比較,分析二者對累積異常報酬的影響是否有所差異。   本研究結果為民國八十一年至八十三年期間,台灣證券市場在媒體揭露盈餘後一個月有顯著之累積異常報酬,且其大小和盈餘預測誤差大小成正比,而其原因則無法以規模效果或資本市場無效率來解釋。此外,若預測誤差為正的,則愈早取得盈餘資訊,可獲得之累積異常報酬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