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探伯恩斯坦的教育機制理論:以新加坡華文中學的國家改革考試為例 Reevaluating Pedagogic Device: The Case of State Examination Reforms in Singapore, from the Late-1950s to the Early-1960s

伯恩斯坦(Basil Bernstein)的教育機制理論假設學校主要是透過教學溝通實踐打造意識型態,進而達到社會再生產的效果。但此理論之出發點忽略了教育體系的社會篩選作用,有礙學者們思考學校的生活機會分配功能對教育機制運作的可能影響。把學校教育簡單地視為溝通傳意機制,也導致伯恩斯坦假設評估規則只是協助教學機制落實教育論述的手段,忽視了在具體的學校與教育體制中,考評往往是社會篩選與淘汰的重要機制。這些侷限引致伯恩斯坦沒有考慮到評估規則可以透過控制有價值的教育機會與社會位置的分配來左右教育機制的運作。本文試圖突破伯恩斯坦的限制,指出當考評具備社會篩選功能時,評估規則較能幫助落實教育論述。為了審視評...

Full description

Bibliographic Details
Main Author: 黃庭康 Ting-Hong Wong
Format: Article
Language:English
Published: Nait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2016-09-01
Series:Bulletin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Subjects:
Online Access:http://www.edubook.com.tw/OATw/detail.aspx?no=406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