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of fish community in the mid- and downstream of the Tachai River
博士 === 國立臺灣大學 === 動物學系 === 82 === 1989年至1992年在大甲溪谷關至河口域的四個河段,與裡冷溪、東卯溪、 、橫流溪與沙連河四條支流,以電魚法進行季節性的魚類相調查,以了解 大甲溪魚類的分布現況。主流十二個採樣站共捕獲三十七種魚,由上游七 種增至下游三十二種魚,種歧異度也由1.24增至2.52。以魚種為基礎,可 區分為三個魚類帶,正以水壩為界限。谷關壩至天輪壩之間以固魚與纓口 鰍為優勢種,天輪壩至石岡壩之間以石賓...
Main Authors: | , |
---|---|
Other Authors: | |
Format: | Others |
Language: | zh-TW |
Published: |
1994
|
Online Access: | http://ndltd.ncl.edu.tw/handle/59530546234720096977 |
Summary: | 博士 === 國立臺灣大學 === 動物學系 === 82 === 1989年至1992年在大甲溪谷關至河口域的四個河段,與裡冷溪、東卯溪、
、橫流溪與沙連河四條支流,以電魚法進行季節性的魚類相調查,以了解
大甲溪魚類的分布現況。主流十二個採樣站共捕獲三十七種魚,由上游七
種增至下游三十二種魚,種歧異度也由1.24增至2.52。以魚種為基礎,可
區分為三個魚類帶,正以水壩為界限。谷關壩至天輪壩之間以固魚與纓口
鰍為優勢種,天輪壩至石岡壩之間以石賓與溪哥為優勢種,石岡壩以下則
以鯔魚與溪哥。水壩下游河段魚種數與種歧異度都大於壩上游。固魚、石
賓與溪哥的分布範圍與連續兩個水壩有關。石岡水壩不規則排水造成其下
游採樣站的魚種組成不穩定。被排水沖至下游的幼魚,造成排水期的魚種
數、魚隻數與種歧異度高於基本流量期。水壩除了阻隔魚類在溪流的移動
外,排水也會改變壩下游河段魚類相。裡冷溪、東卯溪與橫流溪分別捕獲
十、八與十一種,均少於沙連河的十五種魚。除東卯溪的流量外,四條支
流上、下游的六種物理因子都沒有差異,上游的魚隻數都少於下游。裡冷
溪、東卯溪與橫流溪上、下游間都有攔沙壩分隔,上游魚種數與種歧異度
都小於下游。沙連河上、下游間無攔沙壩分隔,上、下游魚種數與種歧異
度並無差異。1990年冬季毒魚事件後六個月期間,沙連河魚種增加了六種
魚,多數種類的豐度都已回復。溪哥與褐吻蝦虎的豐度在三個月內即已回
復。裡冷溪、東卯溪與橫流溪的魚類群聚的種持續性與百分相似度,都不
不因洪水的干擾而降低,則顯示這三條溪流魚類群聚為穩定且可預測的。
在這三條溪流每個攔沙壩上、下游共十六個採樣站的魚類相則顯示:壩上
十一個採樣站的棲地歧異度、魚種數、魚隻數與魚種歧異度都顯著小於壩
下採樣站。魚種數、魚隻數與魚種歧異度在裡冷溪由上游往下游漸增,在
東卯溪與橫流溪最下游第一個攔沙壩上、下游之間即有明顯變化。溪哥、
石賓、台灣間爬岩鰍、脂鮠與馬口魚在這三條溪的分布上限,受到攔沙壩
不同程度的阻隔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