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消費函數之研究--流動性限制的驗證
碩士 === 國立清華大學 === 經濟研究所 === 78 === 1980年政府仿效美、日等國的「研究園區」在新竹設立「科學工業園區」,明示其設 立之目標在于帶動R&D 和工業升級,但其設立之成效如何?根據本文的調查發現:廠 商甚多未在園區內設立R&D 部門,也多未擁有專利權,顯示其未能落實R&D 。但如果 將園區的研究發展標準訂在「修改式設計」上,那么園區在生產制造上的成就是令人 肯定的...
Main Authors: | , |
---|---|
Other Authors: | |
Format: | Others |
Language: | zh-TW |
Published: |
1990
|
Online Access: | http://ndltd.ncl.edu.tw/handle/63523627298320718579 |
Summary: | 碩士 === 國立清華大學 === 經濟研究所 === 78 === 1980年政府仿效美、日等國的「研究園區」在新竹設立「科學工業園區」,明示其設
立之目標在于帶動R&D 和工業升級,但其設立之成效如何?根據本文的調查發現:廠
商甚多未在園區內設立R&D 部門,也多未擁有專利權,顯示其未能落實R&D 。但如果
將園區的研究發展標準訂在「修改式設計」上,那么園區在生產制造上的成就是令人
肯定的,不過此種成就基本上與1970年代「加工出口區」的成就是類似的。
據此,本文發現政府在四十年來的產業發展政策上有其一貫的理念,因此提出本文的
主要觀點「求生存假說」。求生存假說基本上認為政府各階段產業政策設計的重點在
于突破當時的困境,而非依循任何經濟發展理論或長期經濟規劃。接著,本文發展了
一個簡單的開放經濟模型。由模型分析可以得出國外經濟情勢的不利可以政府的公共
投資來補足,此外,模型亦顯現,在不同階段下,政府設定的不同政策目標會直接影
響到政策的效果。因此,政府在各階段為求突破當時的困境,必須采用不同的政策。
為了驗證「求生存假說」,本文從各階段的實際資料著手,發覺本假說能夠有力的解
釋臺灣四十年來產業政策的抉擇與變遷。最后,依據「求生存假說」,本文推估「新
竹科學園區」將和「加工出口區」一樣逐漸失去引導工業升級的功能,政府終究必須
不斷興建類似的新興園區,以因應日新的生產技術,帶領臺灣的加工制造水準繼續向
前邁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