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期匯率、遠期匯率、政府干預與產出之關係

碩士 === 國立臺灣大學 === 經濟研究所 === 77 === TURNOVSKY(1981)和 EATON & TURNOVSKY(1984)在採討即期匯率與遠期 匯匯率的決定時,均假設國際間資本可自由移動,且本國債券與外國債券具有完全的 替代姓;在此情況下,保有外國債券的政治風險(POLITICAL RISK)或不履行風險( DEFAULTRISK) 已不存在,故拋補利率平價說(COVERED INTEREST PARITY) 成立。...

Full description

Bibliographic Details
Main Authors: ZHOU, YU-CHENG, 周毓誠
Other Authors: CHEN, ZHAO-NAN
Format: Others
Language:zh-TW
Published: 1989
Online Access:http://ndltd.ncl.edu.tw/handle/38115196019574176108
Description
Summary:碩士 === 國立臺灣大學 === 經濟研究所 === 77 === TURNOVSKY(1981)和 EATON & TURNOVSKY(1984)在採討即期匯率與遠期 匯匯率的決定時,均假設國際間資本可自由移動,且本國債券與外國債券具有完全的 替代姓;在此情況下,保有外國債券的政治風險(POLITICAL RISK)或不履行風險( DEFAULTRISK) 已不存在,故拋補利率平價說(COVERED INTEREST PARITY) 成立。 另外,DRISKILL & MCCAFFERTY(1982)和JAY H. LEVIN(1988)卻只著重 外匯市場的部份均衡分析,忽略外匯市場與國內產出、物價水準關聯性的探討。有鑑 於此,本文即結合上述二類分析方法的優點,一方面拋棄拋補利率平價說的極端假設 ,一方面建立包括貨幣市場、產品市場、即期和遠期外匯市場的一般均衡模型。 在第二章中,首先假設央行採行自由浮動匯率制度,建立一般均衡模型,並求出內生 變數的明確解。第三章討論當民間部門對於央行所採行的匯率制度有不同形式的預期 時,央行的干預對於內生變數的決定有何影響。第四章則建立一般化模型,探討當央 行採行管理浮動匯率制度,在外匯市場從事「抗拒潮流」(LEANING AGAINST THE WIND)的操作時,干預程度大小對於比較靜態結果的影響,並嘗試求出央行最適化干 預政策的搭配。第五章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