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股票市場資訊差異對股價影響之研究

碩士 === 國立中山大學 === 企業管理研究所 === 77 === Atiase(1980)提出資訊差異假說(Differential Information Hypothesis ) ,認為投資者買賣股票時,搜集大公司有關股價資訊,較搜集小公司有關資訊,所能 獲得的利益為多,並且認為傳播媒體常因大公司業務量較大,而給予較多皂報導,進 而造成與股價有關的資訊,在數量及傳播速度方面,隨公司流通在外的股票總值愈大 而愈多愈快。 此一假說產生兩個...

Full description

Bibliographic Details
Main Authors: HUANG, ZHENG-TI, 黃鉦堤
Other Authors: LIU, WEI-GI
Format: Others
Language:zh-TW
Published: 1988
Online Access:http://ndltd.ncl.edu.tw/handle/10299913630827482633
Description
Summary:碩士 === 國立中山大學 === 企業管理研究所 === 77 === Atiase(1980)提出資訊差異假說(Differential Information Hypothesis ) ,認為投資者買賣股票時,搜集大公司有關股價資訊,較搜集小公司有關資訊,所能 獲得的利益為多,並且認為傳播媒體常因大公司業務量較大,而給予較多皂報導,進 而造成與股價有關的資訊,在數量及傳播速度方面,隨公司流通在外的股票總值愈大 而愈多愈快。 此一假說產生兩個現象,第一,大公司群組的股價較能及時反應獲利能力,第二,在 相同獲利能力的情況下,小公司群組的累積異常報酬較大。 本研究以實證探討臺灣股票市場於民國七十年至七十五年間,是否存有資訊差異假說 下的兩個現象。實證結果獲至下列二項結論: 一、臺灣股票市場不符合資訊差異假說。 實證得知上述兩個現象皆不成立,因此認定臺灣股市不符合資訊差異假說。 二、累積異常報酬與公司之獲利能力並無關聯性。 實證得知獲利能力較高的公司群組未必享有較高累積異常報酬,且股東權益報酬率增 加的公司群組於某些年度卻得到負的累積異常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