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新竹、台中烈震之震源機制
碩士 === 國立中央大學 === 地球物理研究所 === 75 === 1935年4 月21日清晨6 點零2 分,在苗栗卓蘭附近發生了一次規模達7.1 的大地震, 震央位於北緯24度21分,東經120 度49分,震源深度淺於10公里,伴隨本次地震所發 生的斷層主要有兩部份,一為屯子腳斷層,位於震央西南測;另一為獅潭斷層,位於 震央東北測。由於斷層範圍十分大,且震源甚淺,因此造成了台灣有地震記錄歷史以 來最大的地震災...
Main Authors: | , |
---|---|
Other Authors: | |
Format: | Others |
Language: | zh-TW |
Published: |
1987
|
Online Access: | http://ndltd.ncl.edu.tw/handle/21395789824272996975 |
Summary: | 碩士 === 國立中央大學 === 地球物理研究所 === 75 === 1935年4 月21日清晨6 點零2 分,在苗栗卓蘭附近發生了一次規模達7.1 的大地震,
震央位於北緯24度21分,東經120 度49分,震源深度淺於10公里,伴隨本次地震所發
生的斷層主要有兩部份,一為屯子腳斷層,位於震央西南測;另一為獅潭斷層,位於
震央東北測。由於斷層範圍十分大,且震源甚淺,因此造成了台灣有地震記錄歷史以
來最大的地震災害。
在本研究中,我們選取台中站與台北站的強震記錄,使用泛化波線理論(Generalize
d ray theory)經由波形模擬(waveform simulation )來探討這個淺層,強烈地震
的震源破裂過程(Rupture process )。由結果顯示,1935年新竹-台中烈震的震源
模型分為屯子腳斷層與獅潭斷層兩部份,其中屯子腳斷層係由深度為2.8 公里的線狀
震源(Line source )構成,它自原定的震央處先發生錯動,接著此破裂沿斷層面以
2.03公里/秒的平均速度向西南方向傳遞,是一高傾角的右移斷層。位於震央東北測
的獅潭斷層,其斷層面長20.14 公里,寬15公里,震源深度介於1-9公里之間。斷層
之破裂於主震發生後12秒開始,自較深的位置先錯動,接著沿斷層面由西向東逆衝而
上,破裂速度是不均勻的,介於0.84-1.50 公里/秒之間。斷層傾角在深部是較平緩
的,但隨深度之減少而遂漸變陡。此外我們亦選取主震24分鐘後發生於中港溪中游之
餘震的強震記錄。來做波形模擬結果發現此餘震的震源模型可用一深度介於2.1∼2.5
公里的破裂區域來表示,破裂面十分平緩,其自震央處先發生錯動,接著沿破裂面逆
衝而上,破裂速度介於0.3∼1.24 公里/秒之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