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傳統」如何落腳異鄉?-權力與象徵在溪洲部落阿美族豐年祭之變遷與重塑

本文援引Abner Cohen對「象徵」與「權力」兩者相互作用關係所歸納出來的理論作為開端,進而探討「文化遲滯」此一概念的內涵。本研究微幅修改Cohen的理論模式,提出象徵的物質性與認知性兩者之分別,並希望藉由這兩個概念釐清權力關係變遷對象徵形構如何產生影響。以都市阿美族溪洲部落作為田野,本文探討的是族人對於原鄉舊傳統的記憶與認知為何?他們遷移到都市後所面臨的新政治與經濟環境如何衝擊了豐年祭舊傳統?以及族人在現實條件限制下是否全然受新的權力關係宰制?又或者他們有甚麼樣的策略、運用甚麼樣的資源來進行反抗? 本研究發現溪洲部落族人在權力關係變動影響之下,豐年祭當中許多象徵符號的物...

Full description

Bibliographic Details
Main Author: 陳彥廷
Language:中文
Published: 國立政治大學
Subjects:
Online Access: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i=sid=%22G0964510171%22.
Description
Summary:本文援引Abner Cohen對「象徵」與「權力」兩者相互作用關係所歸納出來的理論作為開端,進而探討「文化遲滯」此一概念的內涵。本研究微幅修改Cohen的理論模式,提出象徵的物質性與認知性兩者之分別,並希望藉由這兩個概念釐清權力關係變遷對象徵形構如何產生影響。以都市阿美族溪洲部落作為田野,本文探討的是族人對於原鄉舊傳統的記憶與認知為何?他們遷移到都市後所面臨的新政治與經濟環境如何衝擊了豐年祭舊傳統?以及族人在現實條件限制下是否全然受新的權力關係宰制?又或者他們有甚麼樣的策略、運用甚麼樣的資源來進行反抗? 本研究發現溪洲部落族人在權力關係變動影響之下,豐年祭當中許多象徵符號的物質性發生轉變抑或消失,進而影響了族人對豐年祭「傳統」的認知。但同時,族人們也能將過去的原鄉記憶化為一種資源,重新回復、創造舊有的象徵符號。這樣的過程除了代表「傳統」文化的重塑之外,也反應了族人對內凝聚社群認同、對外抗衡(相對於原鄉)新的政治經濟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