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兵適應問題之研究

當今社會是一個變化快速、重視物質文明、普世價值多元的環境,復以家庭結構改變及大眾傳媒發達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此背景下的青年在進入軍中後,是否會衍生相關適應問題,殊值深究。 基於此,研究者希望透過對士官兵適應問題的蒐整,探討其中潛在因素,除了提供理論貢獻外,尚可讓實際負責官兵生活管理的基層幹部及相關心理輔導工作人員,據以瞭解士官兵在生活適應程度、生活壓力高低、人際關係好壞、憂鬱情緒掌握的程度,藉以做為官兵輔導工作的依據以及改善部隊適應問題政策的參考。 研究對象以立意取樣法,選擇北部地區陸軍單位義務役士官兵1089員為施測對象,最後以1044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有效比率為...

Full description

Bibliographic Details
Main Author: 周彥中
Language:中文
Published: 國立政治大學
Subjects:
Online Access: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i=sid=%22G0091921011%22.
id ndltd-CHENGCHI-G0091921011
record_format oai_dc
spelling ndltd-CHENGCHI-G00919210112013-01-07T19:28:01Z 士官兵適應問題之研究 周彥中 士官兵 適應問題 生活適應 生活壓力 人際關係 憂鬱情緒 當今社會是一個變化快速、重視物質文明、普世價值多元的環境,復以家庭結構改變及大眾傳媒發達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此背景下的青年在進入軍中後,是否會衍生相關適應問題,殊值深究。 基於此,研究者希望透過對士官兵適應問題的蒐整,探討其中潛在因素,除了提供理論貢獻外,尚可讓實際負責官兵生活管理的基層幹部及相關心理輔導工作人員,據以瞭解士官兵在生活適應程度、生活壓力高低、人際關係好壞、憂鬱情緒掌握的程度,藉以做為官兵輔導工作的依據以及改善部隊適應問題政策的參考。 研究對象以立意取樣法,選擇北部地區陸軍單位義務役士官兵1089員為施測對象,最後以1044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有效比率為95.87%) 研究工具依據文獻探討所得資料,結合軍中從事官兵心理輔導工作人員、心理(社工)系所畢業人員、學者專家以及研究者個人工作經驗共同編製 。問卷共有126題,其中120題為測量題,6 題為個人基本資料,內容包含「個人特質」以及「生活適應」、「生活壓力」、「人際關係」、「憂鬱情緒」等四個部分;個人特質則包含受試者的性別、年齡、階級、職務、單位性質、婚姻狀況、以及服役時間等。因素分析結果:生活適應之解釋力為 54.31%,分別命名為環境壓力、身心調適、人際互動、生理需求及正向想法;生活壓力之解釋力為 55.39%,分別命名為連隊壓力、任務達成、管教感受、勤務經驗及支持系統;人際關係之解釋力為 53.15%,分別命名為人際疏離、人際圓融、人際分享、人際信賴及團體領導;憂鬱情緒之解釋力為 60.33%,分別命名為無意義感、情緒轉換、穩定情緒、自我傷害及情緒控制。而整體問卷之內部一致性信度α值為 .98,且其建構效度結果均為解釋同一因素,解釋量為81.25%。 本研究共提出五個假設,有一個假設獲得驗證,另外四個假設獲得部份驗證。研究發現,在適應問題上,士官兵學歷的高低扮演著重要因素,且有學歷愈高者,服役期間的適應問題愈少的趨勢。另外,以逐步多元迴歸分析,了解問卷各因素對士官兵適應問題之預測力,結果發現有效解決士官兵適應問題的方法是從降低其憂鬱情緒困擾、增加其生活適應能力、改善其人際互動關係及紓解其生活壓力感受等四個面向著手;而實際輔導作為則可以從降低個人「連隊壓力」、「無意義感」、「人際疏離」以及「環境壓力」的困擾;提昇個人「身心調適」、「情緒轉換」及「人際圓融」等技巧。因為同時降低或提高一單位上述因素的困擾或能力,就會相對減少士官兵約79.6%的適應問題。 根據研究結果之發現,提出以下十項建議:(一)充實學識,提昇適應能力—學歷愈高者,其適應狀況愈好;因此,提供學歷較低的士官兵在職進修的機會,以提昇其適應能力。(二)適應輔導,建立人際網絡—入伍未滿半年之士官兵,其生活適應能力與人際互動關係均較差;因此,應加強輔導渠等之生活適應能力,以及人際網絡的建立。(三)不適應者,暫予職務調整—擔任文書業務之士官兵,其適應狀況較佳;因此,遇有適應問題之士官兵時,暫時調整其職務或擔任文書類的工作,或可有效改善其適應狀況。(四)服役期間,注意憂鬱情緒—士官兵的憂鬱情緒,並不會因服役時間的增長而減少,表示幹部在士官兵服役期間,均須注意士官兵因憂鬱情緒所產生的適應問題。(五)休假安排,甚獲士兵重視—有近七成六的士官兵擔心自己事情做不好而影響到休假,表示「休假」問題仍是他們相當關心的議題。(六)培養節儉,注意經濟問題—有近四成六的士官兵有經濟上的困擾;因此,應多注意士官兵的經濟狀況,並在平日生活中培養其正確理財觀念,以及節儉勤奮的習慣。(七)服從觀念,平日教育要務—有近七成五的士官兵對長官所交辦的任務均能用心完成,且貫徹命令,這種服從觀念的養成,是各級幹部平日教育訓練的成果,應持續保持並強化精進之。(八)合理管教,重視情緒管理—單位管教作為以及幹部個人的情緒,均會影響士官兵適應狀況的好壞;因此,單位今後更應積極朝向正常、合理的管教作為,並增加幹部情緒管理及溝通技巧等學能,落實凡事「說清楚」、「講明白」之雙向溝通模式。(九)增加適應,改善外在環境—影響士官兵適應狀況的不外乎是個人內在認知問題、外在環境問題以及個人與環境互動的問題,要改變個人內在認知的困難度或許比較大,但外在環境的改變卻是顯而易做的,而且可收具體實效。(十)適應問題,有賴體系解決—部隊管理者在處理士官兵適應問題的方法時,可從降低其憂鬱情緒困擾、增加其生活適應能力、改善其人際互動關係及紓解其生活壓力感受等方向著手。 最後,針對未來研究發展方向提出五點看法:(一)質性研究之發展—針對士官兵的填答結果實施訪談,進一步了解其內心世界及想法,以期獲得量化資料所無法窺知的細微資料。(二)不同軍種之比較—了解不同軍種的士官兵在適應問題上,與本研究之差異。(三)志願役軍官及士官兵之探討—以了解志願役軍官及士官兵在適應問題上,與本研究之差異。(四)役前社會工作經驗之探討—了解士官兵役前社會工作經驗長短,對其部隊適應良窳的影響。(五)其他國家之探討—了解其他國家部隊士官兵的適應問題,以及對適應不良士官兵之輔導策略,提供國軍日後精進作法之參考。 國立政治大學 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i=sid=%22G0091921011%22. text 中文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collection NDLTD
language 中文
sources NDLTD
topic 士官兵
適應問題
生活適應
生活壓力
人際關係
憂鬱情緒
spellingShingle 士官兵
適應問題
生活適應
生活壓力
人際關係
憂鬱情緒
周彥中
士官兵適應問題之研究
description 當今社會是一個變化快速、重視物質文明、普世價值多元的環境,復以家庭結構改變及大眾傳媒發達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此背景下的青年在進入軍中後,是否會衍生相關適應問題,殊值深究。 基於此,研究者希望透過對士官兵適應問題的蒐整,探討其中潛在因素,除了提供理論貢獻外,尚可讓實際負責官兵生活管理的基層幹部及相關心理輔導工作人員,據以瞭解士官兵在生活適應程度、生活壓力高低、人際關係好壞、憂鬱情緒掌握的程度,藉以做為官兵輔導工作的依據以及改善部隊適應問題政策的參考。 研究對象以立意取樣法,選擇北部地區陸軍單位義務役士官兵1089員為施測對象,最後以1044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有效比率為95.87%) 研究工具依據文獻探討所得資料,結合軍中從事官兵心理輔導工作人員、心理(社工)系所畢業人員、學者專家以及研究者個人工作經驗共同編製 。問卷共有126題,其中120題為測量題,6 題為個人基本資料,內容包含「個人特質」以及「生活適應」、「生活壓力」、「人際關係」、「憂鬱情緒」等四個部分;個人特質則包含受試者的性別、年齡、階級、職務、單位性質、婚姻狀況、以及服役時間等。因素分析結果:生活適應之解釋力為 54.31%,分別命名為環境壓力、身心調適、人際互動、生理需求及正向想法;生活壓力之解釋力為 55.39%,分別命名為連隊壓力、任務達成、管教感受、勤務經驗及支持系統;人際關係之解釋力為 53.15%,分別命名為人際疏離、人際圓融、人際分享、人際信賴及團體領導;憂鬱情緒之解釋力為 60.33%,分別命名為無意義感、情緒轉換、穩定情緒、自我傷害及情緒控制。而整體問卷之內部一致性信度α值為 .98,且其建構效度結果均為解釋同一因素,解釋量為81.25%。 本研究共提出五個假設,有一個假設獲得驗證,另外四個假設獲得部份驗證。研究發現,在適應問題上,士官兵學歷的高低扮演著重要因素,且有學歷愈高者,服役期間的適應問題愈少的趨勢。另外,以逐步多元迴歸分析,了解問卷各因素對士官兵適應問題之預測力,結果發現有效解決士官兵適應問題的方法是從降低其憂鬱情緒困擾、增加其生活適應能力、改善其人際互動關係及紓解其生活壓力感受等四個面向著手;而實際輔導作為則可以從降低個人「連隊壓力」、「無意義感」、「人際疏離」以及「環境壓力」的困擾;提昇個人「身心調適」、「情緒轉換」及「人際圓融」等技巧。因為同時降低或提高一單位上述因素的困擾或能力,就會相對減少士官兵約79.6%的適應問題。 根據研究結果之發現,提出以下十項建議:(一)充實學識,提昇適應能力—學歷愈高者,其適應狀況愈好;因此,提供學歷較低的士官兵在職進修的機會,以提昇其適應能力。(二)適應輔導,建立人際網絡—入伍未滿半年之士官兵,其生活適應能力與人際互動關係均較差;因此,應加強輔導渠等之生活適應能力,以及人際網絡的建立。(三)不適應者,暫予職務調整—擔任文書業務之士官兵,其適應狀況較佳;因此,遇有適應問題之士官兵時,暫時調整其職務或擔任文書類的工作,或可有效改善其適應狀況。(四)服役期間,注意憂鬱情緒—士官兵的憂鬱情緒,並不會因服役時間的增長而減少,表示幹部在士官兵服役期間,均須注意士官兵因憂鬱情緒所產生的適應問題。(五)休假安排,甚獲士兵重視—有近七成六的士官兵擔心自己事情做不好而影響到休假,表示「休假」問題仍是他們相當關心的議題。(六)培養節儉,注意經濟問題—有近四成六的士官兵有經濟上的困擾;因此,應多注意士官兵的經濟狀況,並在平日生活中培養其正確理財觀念,以及節儉勤奮的習慣。(七)服從觀念,平日教育要務—有近七成五的士官兵對長官所交辦的任務均能用心完成,且貫徹命令,這種服從觀念的養成,是各級幹部平日教育訓練的成果,應持續保持並強化精進之。(八)合理管教,重視情緒管理—單位管教作為以及幹部個人的情緒,均會影響士官兵適應狀況的好壞;因此,單位今後更應積極朝向正常、合理的管教作為,並增加幹部情緒管理及溝通技巧等學能,落實凡事「說清楚」、「講明白」之雙向溝通模式。(九)增加適應,改善外在環境—影響士官兵適應狀況的不外乎是個人內在認知問題、外在環境問題以及個人與環境互動的問題,要改變個人內在認知的困難度或許比較大,但外在環境的改變卻是顯而易做的,而且可收具體實效。(十)適應問題,有賴體系解決—部隊管理者在處理士官兵適應問題的方法時,可從降低其憂鬱情緒困擾、增加其生活適應能力、改善其人際互動關係及紓解其生活壓力感受等方向著手。 最後,針對未來研究發展方向提出五點看法:(一)質性研究之發展—針對士官兵的填答結果實施訪談,進一步了解其內心世界及想法,以期獲得量化資料所無法窺知的細微資料。(二)不同軍種之比較—了解不同軍種的士官兵在適應問題上,與本研究之差異。(三)志願役軍官及士官兵之探討—以了解志願役軍官及士官兵在適應問題上,與本研究之差異。(四)役前社會工作經驗之探討—了解士官兵役前社會工作經驗長短,對其部隊適應良窳的影響。(五)其他國家之探討—了解其他國家部隊士官兵的適應問題,以及對適應不良士官兵之輔導策略,提供國軍日後精進作法之參考。
author 周彥中
author_facet 周彥中
author_sort 周彥中
title 士官兵適應問題之研究
title_short 士官兵適應問題之研究
title_full 士官兵適應問題之研究
title_fullStr 士官兵適應問題之研究
title_full_unstemmed 士官兵適應問題之研究
title_sort 士官兵適應問題之研究
publisher 國立政治大學
url 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i=sid=%22G0091921011%22.
work_keys_str_mv AT zhōuyànzhōng shìguānbīngshìyīngwèntízhīyánjiū
_version_ 171646275730223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