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公共汽車管理處組織職權與功能發展之研究
際此能源危機,及人類對資源耗盡的恐懼,抑制個人運輸,發展大眾運輸,乃時勢之所趨。尤其對我們資源不豐富的國家,更加值得提倡,尚無地下鐵路系統的台北市,發展公共汽車當為唯一之途。 今日公共汽車既關係絕大多數市民的福利,也關係整個市政的前途。平心而論,台北市公車已經具有相當良好的基礎,世界各大都市能有如此眾多的路線及低廉的票價者,尚罕其匹,此自然歸功於公車處自創設以來,能在公益、便民、服務的前提下,苦心經營,才使北市公車的發展得有長足的進步。 然在八年以前,市公車由於辦理不善,乘客怨聲載道,認為是市營事業腐化的表徵,於是市府開放民營,不久卻形成惡性競爭,各種紊亂情勢也隨之而起,使公車虧損累累,尤其以...
Main Author: | |
---|---|
Language: | 中文 |
Published: |
國立政治大學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i=sid=%22B2002008300%22. |
Summary: | 際此能源危機,及人類對資源耗盡的恐懼,抑制個人運輸,發展大眾運輸,乃時勢之所趨。尤其對我們資源不豐富的國家,更加值得提倡,尚無地下鐵路系統的台北市,發展公共汽車當為唯一之途。
今日公共汽車既關係絕大多數市民的福利,也關係整個市政的前途。平心而論,台北市公車已經具有相當良好的基礎,世界各大都市能有如此眾多的路線及低廉的票價者,尚罕其匹,此自然歸功於公車處自創設以來,能在公益、便民、服務的前提下,苦心經營,才使北市公車的發展得有長足的進步。
然在八年以前,市公車由於辦理不善,乘客怨聲載道,認為是市營事業腐化的表徵,於是市府開放民營,不久卻形成惡性競爭,各種紊亂情勢也隨之而起,使公車虧損累累,尤其以市公車最甚。公車處六十四年所呈現的赤字,更暴露了其內部的許多問題。今公民營公車實施聯營,似乎拯救公車命運均在此一舉,而公車處既負責籌劃支撐大局,若不先反躬自省,以企業化精神整頓一番,焉能切中時弊,使公車起死回生?
公車處一貫主張內勤服務外勤,外勤服務市民,故其內部作業的健全與否,將直接影響其營運績效與服務品質。因此,本論文之研究目的,乃從學術立場,經由理論之闡述,對公車處組織,職權、功能三方面逐一探討,期能鑑其闕失而謀改進之道。
本文之研究方法,兼採靜態與動態之途徑,靜態方面,注重有關文獻、法規之分析;動態方面,則經由問卷調查及深度訪問二途進行,訪問對象包括公車處職員及交通專家;問卷調查實旆則分兩部分——職員與行車人員,選樣很普遍,其中職員問卷分發至各科室、修理廠並兼及三十個調度站之站務職員共發出三百份,收回二五五份,經剔除空白太多之廢卷三一份,得可用卷二二四份,可用率達七五%;行車人員問卷則分發至三十個調度站共發出一千二百份,收回一○○五份,除廢卷六九份外,得可用卷九三六份,可用率達七八%。
本文共分七章,廿三節,約十二萬言。第一章為緒論,分三節,第一節首論都市交通的特性,第二節敘述今日大眾運輸系統的重要性,第三節大眾運輸工具的發展趨勢,則由大眾運輸工具的種類,增加使用趨勢,推論至公共汽車的發展前途。第二章為台北市公共汽車事業的經營,分別研討:(一)公營公共汽車的經營,(二)民營公共汽車的經營,(三)公民營公共汽車經營的比較,(四)公車聯營。第三章追溯公車處的沿革,第一節為公車處的成立,除敘述其成立至北市改制前之組織與營運外,並兼述其成立之前之市營公車管理機構與經營之梗概;第二節為公車處的變遷。第四章乃透視公車處之組織,首節分析組織型態,次節論述人力運用狀況。三節探測員工士氣。第五章為公車處的職權分析,分別敘述與探討(一)職掌區分,(二)權責分配,(三)分層負責,(四)控制幅度。第六章為公車處的營運功能,第一節剖析營運現狀,包括營運設施與營運概況,第二節為營運績效檢討,將營業計劃與實施概況比較,第三節為營運的困難與限制,乃從經營方針、行車服務、制度三方面研討。第七章檢討與改進,為本文之結論,其第一節有關組織方面,乃從組織結構,用人費、人□關係、員工士氣各方面改進,第二節有關職權方面,乃從與市府有關單位加強聯繫,厲行分層負責,儘速修正辦事明細表方面改進,第三節有關功能方面,乃從服務與營收雙方面改進,第四節為未來的展望。
本文於撰寫期間,至感不便者為專書論著之厥如,幸賴吾師明誠教授悉心指導,大力匡正,得以順利完成,師恩如山,衷心銘謝。而華所長力進殷殷垂詢,頻頻督促,亦使筆者銘感五內。對公車處處長寇龍江先生及企劃科馮斌先生提供資料,協助指導,並及人事室第一股張股長、林先生、企劃科各股股長,不厭其煩解答疑難,在此謹致萬分之謝忱。同時,感謝調度管理室孫、黃二位股長協助分發及順利收回各調度站之問卷。本論文之問卷得公車處各人員慨予支持,不吝賜答,亦至為感謝。此外,交通部技正陶天林先生,市議會資料股邱股長,議事股股長陳昭□同學、伍錦霖、傅安平、林克昌三位學長,提供資料,啟示觀念,均使筆者獲益匪淺,均在此一併致謝。
本研究因朱師堅章、林議員鈺祥、劉師義周大力促成,而得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之經費補助,列為台北市政發展研究計劃之一,至感榮幸。研考會第一組唐組長及傅小姐,亦提供珍貴資料,從旁指導,特為感謝。
惟筆者才疏學淺,雖盡心盡力,仍難免有偏頗不周,疏漏誤謬之處,尚祈師長先進惠予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