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能源消費結構變動之投入產出分析
能源密集度係指一單位產值所需的能源投入量,因兩次能源危機對臺灣經濟發展及能源供應造成極大衝擊使國內產業能源消費結構產生變動,很可能導致能源之替代與刺激能源技術之開發。在現階段,台灣由於能源價格易受能源產地之政治情勢而變動、能源供給因環保意識之抬頭,不易有效擴充,如何由需求面著手,降低能源密集度已成為重要課題。故本研究目的有二:一是探討產業總能源密度變化趨勢,二是解釋影響能源消費結構變動的主要因素,及因素間的相對重要性。 本文分析方法是據投入產出法,分析能源密集度之變化趨勢是利用BULLARD & HERENDEEN (1975) 提出之量值混合法求消除價格變動影響。 探討能源消費結構變...
Main Authors: | , |
---|---|
Published: |
國立政治大學
|
Online Access: | 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i=sid=%22B2002004590%22. |
id |
ndltd-CHENGCHI-B2002004590 |
---|---|
record_format |
oai_dc |
spelling |
ndltd-CHENGCHI-B20020045902013-01-07T19:24:04Z 台灣能源消費結構變動之投入產出分析 陳雅玲 CHEM, YA-LIN 能源密集度係指一單位產值所需的能源投入量,因兩次能源危機對臺灣經濟發展及能源供應造成極大衝擊使國內產業能源消費結構產生變動,很可能導致能源之替代與刺激能源技術之開發。在現階段,台灣由於能源價格易受能源產地之政治情勢而變動、能源供給因環保意識之抬頭,不易有效擴充,如何由需求面著手,降低能源密集度已成為重要課題。故本研究目的有二:一是探討產業總能源密度變化趨勢,二是解釋影響能源消費結構變動的主要因素,及因素間的相對重要性。 本文分析方法是據投入產出法,分析能源密集度之變化趨勢是利用BULLARD & HERENDEEN (1975) 提出之量值混合法求消除價格變動影響。 探討能源消費結構變動的因素,則據ROSE和陳家榮(1987,1988) 提出的KLEM投入產出模式,將可分割性假設的KLEM 計量模式應用在傳統的投入產出分析上,並將產業分成二十五個部門,能源種類則分成油、電、煤、氣四種進行實證分析。 茲將本研究所得之結論綜合如下: 1.綜合總初級能源密集分析及各種能源密度分析,除能源部門外,前六位耗能產業分別是水泥及其製品,運輸部門,其它非金屬礦製品,鋼鐵工業,礦業,化學材料。這些產業在兩次能源危機後,節的能源頗有成效,但礦業,化學材料在兩次能源危機後,其能源密集度先呈提升趨勢,至民國73- 78年則又趨下降;而鋼鐵工業則在兩次能源危機後持續上升,可能與產業結構變化有關,因鋼鐵工業是我國所強調之基礎工業,一直處在成長狀態,故其能源密集度呈上升趨勢。 2.就整休產業變化趨勢而言,耗能產業中除鋼鐵工業外,其餘產業自兩次能源危機後,其能源密集度已逐漸下降;至於其它低能源密集度之產業,如食品業,商業部門,其它部門,其能源密集度在各區段變化不大。可看出能源危機對這些產業之影響不如耗能產業來的直接而明顯。 3.耗能產業在民國78年之煤密集度較民國60年為低。可是民國60年之能源消費中,煤炭所佔比例頗大。民國60- 65年,有90%以上產業之煤密集度下降,85%之產業的油密集度上升,可見油品在民國60- 65年間大量取代煤炭。第二次之能源危機,約有85 %之產業其油品密集度下降,60%之產業則提高用煤量,可看出煤炭與油品需求量在兩次能源危機間的消長。民國70年至78年間超過85%的產業其煤炭密集度在提高;民國70-73年,產業之油品密集度下降,降幅很大,但民國73-78 年,則變化趨勢不甚明朗。天然氣方面,除其它非金屬礦製品外,在民國70年後,產業之天然氣密集度均很小,民國75- 78年,因環保意識抬頭,產業逐漸願用純淨之能源一天然氣,造成比區段90%以上產業之天然氣密集度上升。民國65- 73年,產業電力密集度上升者佔90%,民國73-75年亦呈上升趨勢,至民國75-78年,則有80%的產業具電力密集度下降,可能是因此區段之電力負載已呈飽合,在倡導節 約能源下,使產業之用電成長率趨緩。 4.就總能源消費結構變動分析,得知自民國60- 78年五個區段中,產出大幅成長是造成能源需求增加之最主要原因。在研究期間,發現能源消費有趨向節約能源之情形,以民國70-73 年是為明顯,這是由於能源、價格的兩度上漲,造成生產成本之提高,促使產業降低能源密集度,但民國73-75年此效果則大幅降低,在民國75-78年,此效果又呈有利之趨勢。 5.在所有影響能源消費因素中,生產技術變化效果對能源需求變化影響最小。資本、勞動、其它投入困素之生產力提升並未如預期的大幅減少能源使用量,在民國70-75年呈現不利之趨勢,民國75-78年其效果對能源需求之降低稍有貢獻,其原因值得探究。 6.研究結果顯示,能源、資本、勞動力、其它投入因素之間的關係有替代,亦有互補。在民國60-65年、70-73 年、75-78年三個區段中,發現能源與其它投入要素間的替代效果反而導致能源需求增加,呈互補現象;在民國65-70 年、73-75年兩個區段中,則呈替代關係。故說明能源與其它投入因素間之關係並非絕對相替代,故以增加資本、勞動力、其它投入要素之使用量,欲間接降低能源消費量,求必能達到成效。 國立政治大學 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i=sid=%22B2002004590%22. text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collection |
NDLTD |
sources |
NDLTD |
description |
能源密集度係指一單位產值所需的能源投入量,因兩次能源危機對臺灣經濟發展及能源供應造成極大衝擊使國內產業能源消費結構產生變動,很可能導致能源之替代與刺激能源技術之開發。在現階段,台灣由於能源價格易受能源產地之政治情勢而變動、能源供給因環保意識之抬頭,不易有效擴充,如何由需求面著手,降低能源密集度已成為重要課題。故本研究目的有二:一是探討產業總能源密度變化趨勢,二是解釋影響能源消費結構變動的主要因素,及因素間的相對重要性。
本文分析方法是據投入產出法,分析能源密集度之變化趨勢是利用BULLARD & HERENDEEN (1975) 提出之量值混合法求消除價格變動影響。 探討能源消費結構變動的因素,則據ROSE和陳家榮(1987,1988) 提出的KLEM投入產出模式,將可分割性假設的KLEM 計量模式應用在傳統的投入產出分析上,並將產業分成二十五個部門,能源種類則分成油、電、煤、氣四種進行實證分析。
茲將本研究所得之結論綜合如下:
1.綜合總初級能源密集分析及各種能源密度分析,除能源部門外,前六位耗能產業分別是水泥及其製品,運輸部門,其它非金屬礦製品,鋼鐵工業,礦業,化學材料。這些產業在兩次能源危機後,節的能源頗有成效,但礦業,化學材料在兩次能源危機後,其能源密集度先呈提升趨勢,至民國73- 78年則又趨下降;而鋼鐵工業則在兩次能源危機後持續上升,可能與產業結構變化有關,因鋼鐵工業是我國所強調之基礎工業,一直處在成長狀態,故其能源密集度呈上升趨勢。
2.就整休產業變化趨勢而言,耗能產業中除鋼鐵工業外,其餘產業自兩次能源危機後,其能源密集度已逐漸下降;至於其它低能源密集度之產業,如食品業,商業部門,其它部門,其能源密集度在各區段變化不大。可看出能源危機對這些產業之影響不如耗能產業來的直接而明顯。
3.耗能產業在民國78年之煤密集度較民國60年為低。可是民國60年之能源消費中,煤炭所佔比例頗大。民國60- 65年,有90%以上產業之煤密集度下降,85%之產業的油密集度上升,可見油品在民國60- 65年間大量取代煤炭。第二次之能源危機,約有85 %之產業其油品密集度下降,60%之產業則提高用煤量,可看出煤炭與油品需求量在兩次能源危機間的消長。民國70年至78年間超過85%的產業其煤炭密集度在提高;民國70-73年,產業之油品密集度下降,降幅很大,但民國73-78 年,則變化趨勢不甚明朗。天然氣方面,除其它非金屬礦製品外,在民國70年後,產業之天然氣密集度均很小,民國75- 78年,因環保意識抬頭,產業逐漸願用純淨之能源一天然氣,造成比區段90%以上產業之天然氣密集度上升。民國65- 73年,產業電力密集度上升者佔90%,民國73-75年亦呈上升趨勢,至民國75-78年,則有80%的產業具電力密集度下降,可能是因此區段之電力負載已呈飽合,在倡導節
約能源下,使產業之用電成長率趨緩。
4.就總能源消費結構變動分析,得知自民國60- 78年五個區段中,產出大幅成長是造成能源需求增加之最主要原因。在研究期間,發現能源消費有趨向節約能源之情形,以民國70-73 年是為明顯,這是由於能源、價格的兩度上漲,造成生產成本之提高,促使產業降低能源密集度,但民國73-75年此效果則大幅降低,在民國75-78年,此效果又呈有利之趨勢。
5.在所有影響能源消費因素中,生產技術變化效果對能源需求變化影響最小。資本、勞動、其它投入困素之生產力提升並未如預期的大幅減少能源使用量,在民國70-75年呈現不利之趨勢,民國75-78年其效果對能源需求之降低稍有貢獻,其原因值得探究。
6.研究結果顯示,能源、資本、勞動力、其它投入因素之間的關係有替代,亦有互補。在民國60-65年、70-73 年、75-78年三個區段中,發現能源與其它投入要素間的替代效果反而導致能源需求增加,呈互補現象;在民國65-70 年、73-75年兩個區段中,則呈替代關係。故說明能源與其它投入因素間之關係並非絕對相替代,故以增加資本、勞動力、其它投入要素之使用量,欲間接降低能源消費量,求必能達到成效。 |
author |
陳雅玲 CHEM, YA-LIN |
spellingShingle |
陳雅玲 CHEM, YA-LIN 台灣能源消費結構變動之投入產出分析 |
author_facet |
陳雅玲 CHEM, YA-LIN |
author_sort |
陳雅玲 |
title |
台灣能源消費結構變動之投入產出分析 |
title_short |
台灣能源消費結構變動之投入產出分析 |
title_full |
台灣能源消費結構變動之投入產出分析 |
title_fullStr |
台灣能源消費結構變動之投入產出分析 |
title_full_unstemmed |
台灣能源消費結構變動之投入產出分析 |
title_sort |
台灣能源消費結構變動之投入產出分析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url |
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i=sid=%22B2002004590%22. |
work_keys_str_mv |
AT chényǎlíng táiwānnéngyuánxiāofèijiégòubiàndòngzhītóurùchǎnchūfēnxī AT chemyalin táiwānnéngyuánxiāofèijiégòubiàndòngzhītóurùchǎnchūfēnxī |
_version_ |
1716459360452870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