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的死亡故事探討

現實中的人往往囿於當下的生活過程,僅僅關注眼前的人生,而忽略了人生的另一面,就是死亡。每一種死亡方式或死亡類型,以及每一類對於這種死亡方式、類型的體驗與思考,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人們對於生命、存在的考慮與反思。其實在小說虛構的情節,在人們生命與死亡故事為基礎下,常常產生活著與死亡的掙扎、衝突並透射在永恆的生命理想故事上,但以正面活著的角度來探究人生的本質、意義,可能會變得非常複雜、模糊,而且掌握得不大明確,反而從人生本質的反面就是死亡的角度來觀察,以生者在世為主的觀念上所忽略或放棄的值得思索的部份,或許會有啟發的可能性。觀察《三言》每一篇中的人物的時候,看起來似乎只是在一寸紙面上活躍,其實在無限...

Full description

Bibliographic Details
Main Authors: 金明求, kim,Myung-Goo
Language:中文
Published: 國立政治大學
Subjects:
Online Access: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i=sid=%22B2002001253%22.
id ndltd-CHENGCHI-B2002001253
record_format oai_dc
spelling ndltd-CHENGCHI-B20020012532013-01-07T19:21:52Z 《三言》的死亡故事探討 A study of death stories in San-Yan 金明求 kim,Myung-Goo 三言 死亡故事 義與死 愛與死 超越死亡 現實中的人往往囿於當下的生活過程,僅僅關注眼前的人生,而忽略了人生的另一面,就是死亡。每一種死亡方式或死亡類型,以及每一類對於這種死亡方式、類型的體驗與思考,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人們對於生命、存在的考慮與反思。其實在小說虛構的情節,在人們生命與死亡故事為基礎下,常常產生活著與死亡的掙扎、衝突並透射在永恆的生命理想故事上,但以正面活著的角度來探究人生的本質、意義,可能會變得非常複雜、模糊,而且掌握得不大明確,反而從人生本質的反面就是死亡的角度來觀察,以生者在世為主的觀念上所忽略或放棄的值得思索的部份,或許會有啟發的可能性。觀察《三言》每一篇中的人物的時候,看起來似乎只是在一寸紙面上活躍,其實在無限的時間、空間上生動地活著。在生命故事中,可以說集中在生與死的關照,所以每一篇無不是對生死的焦慮、掙扎、表現出不斷的衝突,而且他們處理死亡的方式、態度著墨得非常濃厚。小說人物在作品中以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思考、不同的死亡態度來對死亡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呈現,進而探索總體的死亡的本質與生命的價值。《三言》人物在面對死亡時候的心理變化、死亡的預備、對死亡的思考、超越對死亡困惑等,了解人生的本源,有很大的啟發性。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小說,更生動地表達了人們對死亡難以言喻的複雜心理,而提供對人生意義進行深沈的思考機會。《三言》作品的死亡主題,突破以偏重生命為主的有限局面,對深入地了解「人」,應有些幫助。 本論文各章的分類與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三言》的刊刻及研究概況。 第二章 義與死——捨生取義的人格理想 作品中表現「重義」死亡觀的不同面貌,如堅持行俠仗義、重視忠烈孝義、呈現結交之義的高尚精神等,雖然在重義的實踐上理想、信念態度不同,但共同觀點是在實現自己理念的時候,或面臨自己義與不義衝突的時候,就誠懇選擇重義的信念。他們將所有生命意志放在「重義」上,來呈現行義的高尚性。 第三章 愛與死——愛的毀滅與再生 「愛與死」強烈精神意志透過人物獨特實現愛情的方式,表現出追求愛情的強烈生命意志。雖然肉體生命不存在、含著冤恨而死、生離死別後盼望重會而堅決守節,但為了心之所愛犧牲自己,在其精神上仍是感到心滿意足的。他們對死亡的態度非常果決,倘若追求不到想望中的愛情,便毫無後悔而實踐死亡。相對而言,一旦愛情出現變化,其所受到的衝擊更不可輕忽,生而無愛太痛苦,所以不得已選擇死亡之路。「愛與死」的主題思想中對於愛情幸福強烈追求的意志更是不容忽略的一環。 第四章 超越死亡——仙境與悟境 「超越死亡」方式來試圖「覺悟」可以分成為「逍遙自在」道教思惟的呈現與「佛門坐化」佛教思惟的呈現。人物達到悟境之前,經過道教、佛教的磨練過程前後的自我全然不同,其人生觀、精神價值都改變了。現實上追求功名富貴之心、生死存亡之事,全轉化為「無常」、「空虛」。精神覺悟之前而歸於道仙、佛門,或通過道教、佛教式考驗而得到覺悟過程來看,都有充分地呈現出以精神覺悟來超越生死,而邁向解脫境界。雖然人物「逍遙自在」、「因果輪迴」的悟境方式不同,都是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突破堅固的現實生死束縛,而實現超越境界的理想世界。 第五章 結論 以《三言》的死亡主題來著手深入地靠近人生的死亡涵意,我們常常迴避而不敢接近的生命的另外一部份會了解得更多,這就是我們理解人生本質的時候值得切入的面向。《三言》人物的死亡意識並非一味地走向「悲劇性」,反而以獨特的死亡方式來超越生與死的焦慮、解脫死亡畏懼,最後邁向生命理想的國度。雖然每一個人物面對死亡的態度、思考、具體行為不同,但是他們對死亡的思索、困惑、哀傷,比生命的思考更深入、更豐富,所以了解人生本質的時候,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在內。 附錄 中國的死亡觀念 重點在於死亡觀念的溯源及其歷史進程,如語言文字的溯源、中國民間死亡觀的透視,如喪葬禮俗、先秦諸子死亡觀及其流衍、佛道教的死亡觀及其演變過程、宋明理學的死亡觀等。 《三言》的死亡故事探討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8 第三節 《三言》的刊刻及研究概況‥‥‥‥‥‥‥‥‥ 13 第二章 義與死——捨生取義的人格理想 ‥‥‥‥ 17 第一節 行俠仗義‥‥‥‥‥‥‥‥‥‥‥‥‥‥‥‥‥‥ 18 一、 堅持俠義不動情愛‥‥‥‥‥‥‥‥‥‥‥‥‥ 21 二、 以孝道為基礎呈現俠義精神‥‥‥‥‥‥‥‥‥ 25 三、 平不平的義士精神‥‥‥‥‥‥‥‥‥‥‥‥‥ 28 四、 「受恩必報」的價值實現‥‥‥‥‥‥‥‥‥‥ 32 第二節 忠烈孝義 ‥‥‥‥‥‥‥‥‥‥‥‥‥‥‥‥‥ 34 一、 襯托忠義精神之「私」的面貌‥‥‥‥‥‥‥‥ 38 二、 以孝道來發揚重義精神‥‥‥‥‥‥‥‥‥‥‥ 43 第三節 結交之義 ‥‥‥‥‥‥‥‥‥‥‥‥‥‥‥‥‥ 48 一、 併糧之交與雞黍之約‥‥‥‥‥‥‥‥‥‥‥‥ 49 二、 知音之交以實現「彈心」、「聽心」之境 ‥‥ 54 三、 結心以同生死 ‥‥‥‥‥‥‥‥‥‥‥‥‥‥‥ 59 第四節 結 語‥‥‥‥‥‥‥‥‥‥‥‥‥‥‥‥‥‥‥ 64 第三章 愛與死——愛的毀滅與再生 ‥‥‥‥‥‥ 67 第一節 死而求愛 ‥‥‥‥‥‥‥‥‥‥‥‥‥‥‥‥‥ 70 一、 倫理阻隔與愛情期望的落差‥‥‥‥‥‥‥‥‥ 72 二、 「同歸於盡」而消除愛冤之衝突‥‥‥‥‥‥‥ 75 三、 解放愛情的執著 ‥‥‥‥‥‥‥‥‥‥‥‥‥‥ 78 四、 團圓夢境 ‥‥‥‥‥‥‥‥‥‥‥‥‥‥‥‥‥ 79 第二節 非愛冤死‥‥‥‥‥‥‥‥‥‥‥‥‥‥‥‥‥ 84 一、 愛情與長恨的不同呈現 ‥‥‥‥‥‥‥‥‥‥ 85 二、 再生與死亡的「同歸內涵」 ‥‥‥‥‥‥‥‥ 88 三、 不容真情的「怒恨」抗訴 ‥‥‥‥‥‥‥‥‥ 92 第三節 生死恩情 ‥‥‥‥‥‥‥‥‥‥‥‥‥‥‥‥‥ 96 一、 生前之情,死後之戀‥‥‥‥‥‥‥‥‥‥‥‥ 98 二、 悲哀心死,弔喪傷感‥‥‥‥‥‥‥‥‥‥‥‥ 101 三、 「同生共死」信念以實現愛情圓滿 ‥‥‥‥‥ 104 四、 「為愛情而守節」的精神昇華 ‥‥‥‥‥‥‥‥ 109 第四節 生離死別 ‥‥‥‥‥‥‥‥‥‥‥‥‥‥‥‥‥ 114 一、 生離與會合的愛情曲線‥‥‥‥‥‥‥‥‥‥‥ 116 二、 相思難忘,盼望重會 ‥‥‥‥‥‥‥‥‥‥‥‥ 119 三、 分離的悲傷 ‥‥‥‥‥‥‥‥‥‥‥‥‥‥‥‥ 124 第五節 結 語 ‥‥‥‥‥‥‥‥‥‥‥‥‥‥‥‥‥‥ 127 第四章 超越死亡——仙境與悟境 ‥‥‥‥‥‥‥ 131 第一節 鬼域幻境後的逍遙自在——道教思惟的呈現‥‥‥‥ 132 一、 看破「鬼趣」、「變魚」後的精神開悟‥‥‥‥ 138 二、 經過現實歷程後的人生省察‥‥‥‥‥‥‥‥‥ 147 三、 成仙考驗而邁向永生‥‥‥‥‥‥‥‥‥‥‥‥ 155 四、 逍遙遊的精神超越‥‥‥‥‥‥‥‥‥‥‥‥‥ 165 第二節 因果輪迴後的涅槃世界——佛教思惟的呈現 ‥‥‥ 174 一、 覺悟色空而修行坐化‥‥‥‥‥‥‥‥‥‥‥‥ 180 二、 解脫三世輪迴業報以成就涅槃‥‥‥‥‥‥‥‥ 186 三、 周遊地獄後體會「天地無私」‥‥‥‥‥‥‥‥ 194 第三節 結 語 ‥‥‥‥‥‥‥‥‥‥‥‥‥‥‥‥‥‥ 202 第五章 結 論‥‥‥‥‥‥‥‥‥‥‥‥‥‥‥‥ 207 附錄 中國的死亡觀念 ‥‥‥‥‥‥‥‥‥‥‥ 219 第一節 死亡觀念的溯源及其歷史進程 ‥‥‥‥‥‥‥ 219 一、 語言文字的溯源 ‥‥‥‥‥‥‥‥‥‥‥‥‥‥ 219 二、 中國民間死亡觀的透視——喪葬禮俗的死亡思考 ‥‥‥ 227 第二節 先秦諸子死亡觀及其流衍 ‥‥‥‥‥‥‥‥‥‥ 231 一、 孔子的死亡觀 ‥‥‥‥‥‥‥‥‥‥‥‥‥‥‥ 232 二、 老子的死亡觀 ‥‥‥‥‥‥‥‥‥‥‥‥‥‥‥ 241 三、 莊子的死亡觀 ‥‥‥‥‥‥‥‥‥‥‥‥‥‥‥ 245 四、 其他先秦諸子的死亡觀‥‥‥‥‥‥‥‥‥‥‥ 247 第三節 佛教的死亡觀 ‥‥‥‥‥‥‥‥‥‥‥‥‥‥‥ 252 一、 佛教死亡觀的變遷——以佛教經典為中心 ‥‥‥‥‥ 253 二、 輪迴報應的思想起點 ‥‥‥‥‥‥‥‥‥‥‥ 255 三、 關注西方極樂淨土 ‥‥‥‥‥‥‥‥‥‥‥‥ 262 四、 嚮往生死涅槃之境界 ‥‥‥‥‥‥‥‥‥‥‥ 264 第四節 道教的死亡觀及其流衍 ‥‥‥‥‥‥‥‥‥‥‥ 266 一、 道教的變遷 ‥‥‥‥‥‥‥‥‥‥‥‥‥‥‥‥ 268 二、 尋求現世快樂之理想 ‥‥‥‥‥‥‥‥‥‥‥ 269 第五節 宋明理學的死亡觀 ‥‥‥‥‥‥‥‥‥‥‥‥‥ 275 第六節 結 語 ‥‥‥‥‥‥‥‥‥‥‥‥‥‥‥‥‥‥‥ 278 參考書目 ‥‥‥‥‥‥‥‥‥‥‥‥‥‥‥‥‥‥‥ 281 國立政治大學 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i=sid=%22B2002001253%22. text 中文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collection NDLTD
language 中文
sources NDLTD
topic 三言
死亡故事
義與死
愛與死
超越死亡
spellingShingle 三言
死亡故事
義與死
愛與死
超越死亡
金明求
kim,Myung-Goo
《三言》的死亡故事探討
description 現實中的人往往囿於當下的生活過程,僅僅關注眼前的人生,而忽略了人生的另一面,就是死亡。每一種死亡方式或死亡類型,以及每一類對於這種死亡方式、類型的體驗與思考,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人們對於生命、存在的考慮與反思。其實在小說虛構的情節,在人們生命與死亡故事為基礎下,常常產生活著與死亡的掙扎、衝突並透射在永恆的生命理想故事上,但以正面活著的角度來探究人生的本質、意義,可能會變得非常複雜、模糊,而且掌握得不大明確,反而從人生本質的反面就是死亡的角度來觀察,以生者在世為主的觀念上所忽略或放棄的值得思索的部份,或許會有啟發的可能性。觀察《三言》每一篇中的人物的時候,看起來似乎只是在一寸紙面上活躍,其實在無限的時間、空間上生動地活著。在生命故事中,可以說集中在生與死的關照,所以每一篇無不是對生死的焦慮、掙扎、表現出不斷的衝突,而且他們處理死亡的方式、態度著墨得非常濃厚。小說人物在作品中以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思考、不同的死亡態度來對死亡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呈現,進而探索總體的死亡的本質與生命的價值。《三言》人物在面對死亡時候的心理變化、死亡的預備、對死亡的思考、超越對死亡困惑等,了解人生的本源,有很大的啟發性。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小說,更生動地表達了人們對死亡難以言喻的複雜心理,而提供對人生意義進行深沈的思考機會。《三言》作品的死亡主題,突破以偏重生命為主的有限局面,對深入地了解「人」,應有些幫助。 本論文各章的分類與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三言》的刊刻及研究概況。 第二章 義與死——捨生取義的人格理想 作品中表現「重義」死亡觀的不同面貌,如堅持行俠仗義、重視忠烈孝義、呈現結交之義的高尚精神等,雖然在重義的實踐上理想、信念態度不同,但共同觀點是在實現自己理念的時候,或面臨自己義與不義衝突的時候,就誠懇選擇重義的信念。他們將所有生命意志放在「重義」上,來呈現行義的高尚性。 第三章 愛與死——愛的毀滅與再生 「愛與死」強烈精神意志透過人物獨特實現愛情的方式,表現出追求愛情的強烈生命意志。雖然肉體生命不存在、含著冤恨而死、生離死別後盼望重會而堅決守節,但為了心之所愛犧牲自己,在其精神上仍是感到心滿意足的。他們對死亡的態度非常果決,倘若追求不到想望中的愛情,便毫無後悔而實踐死亡。相對而言,一旦愛情出現變化,其所受到的衝擊更不可輕忽,生而無愛太痛苦,所以不得已選擇死亡之路。「愛與死」的主題思想中對於愛情幸福強烈追求的意志更是不容忽略的一環。 第四章 超越死亡——仙境與悟境 「超越死亡」方式來試圖「覺悟」可以分成為「逍遙自在」道教思惟的呈現與「佛門坐化」佛教思惟的呈現。人物達到悟境之前,經過道教、佛教的磨練過程前後的自我全然不同,其人生觀、精神價值都改變了。現實上追求功名富貴之心、生死存亡之事,全轉化為「無常」、「空虛」。精神覺悟之前而歸於道仙、佛門,或通過道教、佛教式考驗而得到覺悟過程來看,都有充分地呈現出以精神覺悟來超越生死,而邁向解脫境界。雖然人物「逍遙自在」、「因果輪迴」的悟境方式不同,都是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突破堅固的現實生死束縛,而實現超越境界的理想世界。 第五章 結論 以《三言》的死亡主題來著手深入地靠近人生的死亡涵意,我們常常迴避而不敢接近的生命的另外一部份會了解得更多,這就是我們理解人生本質的時候值得切入的面向。《三言》人物的死亡意識並非一味地走向「悲劇性」,反而以獨特的死亡方式來超越生與死的焦慮、解脫死亡畏懼,最後邁向生命理想的國度。雖然每一個人物面對死亡的態度、思考、具體行為不同,但是他們對死亡的思索、困惑、哀傷,比生命的思考更深入、更豐富,所以了解人生本質的時候,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在內。 附錄 中國的死亡觀念 重點在於死亡觀念的溯源及其歷史進程,如語言文字的溯源、中國民間死亡觀的透視,如喪葬禮俗、先秦諸子死亡觀及其流衍、佛道教的死亡觀及其演變過程、宋明理學的死亡觀等。 《三言》的死亡故事探討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8 第三節 《三言》的刊刻及研究概況‥‥‥‥‥‥‥‥‥ 13 第二章 義與死——捨生取義的人格理想 ‥‥‥‥ 17 第一節 行俠仗義‥‥‥‥‥‥‥‥‥‥‥‥‥‥‥‥‥‥ 18 一、 堅持俠義不動情愛‥‥‥‥‥‥‥‥‥‥‥‥‥ 21 二、 以孝道為基礎呈現俠義精神‥‥‥‥‥‥‥‥‥ 25 三、 平不平的義士精神‥‥‥‥‥‥‥‥‥‥‥‥‥ 28 四、 「受恩必報」的價值實現‥‥‥‥‥‥‥‥‥‥ 32 第二節 忠烈孝義 ‥‥‥‥‥‥‥‥‥‥‥‥‥‥‥‥‥ 34 一、 襯托忠義精神之「私」的面貌‥‥‥‥‥‥‥‥ 38 二、 以孝道來發揚重義精神‥‥‥‥‥‥‥‥‥‥‥ 43 第三節 結交之義 ‥‥‥‥‥‥‥‥‥‥‥‥‥‥‥‥‥ 48 一、 併糧之交與雞黍之約‥‥‥‥‥‥‥‥‥‥‥‥ 49 二、 知音之交以實現「彈心」、「聽心」之境 ‥‥ 54 三、 結心以同生死 ‥‥‥‥‥‥‥‥‥‥‥‥‥‥‥ 59 第四節 結 語‥‥‥‥‥‥‥‥‥‥‥‥‥‥‥‥‥‥‥ 64 第三章 愛與死——愛的毀滅與再生 ‥‥‥‥‥‥ 67 第一節 死而求愛 ‥‥‥‥‥‥‥‥‥‥‥‥‥‥‥‥‥ 70 一、 倫理阻隔與愛情期望的落差‥‥‥‥‥‥‥‥‥ 72 二、 「同歸於盡」而消除愛冤之衝突‥‥‥‥‥‥‥ 75 三、 解放愛情的執著 ‥‥‥‥‥‥‥‥‥‥‥‥‥‥ 78 四、 團圓夢境 ‥‥‥‥‥‥‥‥‥‥‥‥‥‥‥‥‥ 79 第二節 非愛冤死‥‥‥‥‥‥‥‥‥‥‥‥‥‥‥‥‥ 84 一、 愛情與長恨的不同呈現 ‥‥‥‥‥‥‥‥‥‥ 85 二、 再生與死亡的「同歸內涵」 ‥‥‥‥‥‥‥‥ 88 三、 不容真情的「怒恨」抗訴 ‥‥‥‥‥‥‥‥‥ 92 第三節 生死恩情 ‥‥‥‥‥‥‥‥‥‥‥‥‥‥‥‥‥ 96 一、 生前之情,死後之戀‥‥‥‥‥‥‥‥‥‥‥‥ 98 二、 悲哀心死,弔喪傷感‥‥‥‥‥‥‥‥‥‥‥‥ 101 三、 「同生共死」信念以實現愛情圓滿 ‥‥‥‥‥ 104 四、 「為愛情而守節」的精神昇華 ‥‥‥‥‥‥‥‥ 109 第四節 生離死別 ‥‥‥‥‥‥‥‥‥‥‥‥‥‥‥‥‥ 114 一、 生離與會合的愛情曲線‥‥‥‥‥‥‥‥‥‥‥ 116 二、 相思難忘,盼望重會 ‥‥‥‥‥‥‥‥‥‥‥‥ 119 三、 分離的悲傷 ‥‥‥‥‥‥‥‥‥‥‥‥‥‥‥‥ 124 第五節 結 語 ‥‥‥‥‥‥‥‥‥‥‥‥‥‥‥‥‥‥ 127 第四章 超越死亡——仙境與悟境 ‥‥‥‥‥‥‥ 131 第一節 鬼域幻境後的逍遙自在——道教思惟的呈現‥‥‥‥ 132 一、 看破「鬼趣」、「變魚」後的精神開悟‥‥‥‥ 138 二、 經過現實歷程後的人生省察‥‥‥‥‥‥‥‥‥ 147 三、 成仙考驗而邁向永生‥‥‥‥‥‥‥‥‥‥‥‥ 155 四、 逍遙遊的精神超越‥‥‥‥‥‥‥‥‥‥‥‥‥ 165 第二節 因果輪迴後的涅槃世界——佛教思惟的呈現 ‥‥‥ 174 一、 覺悟色空而修行坐化‥‥‥‥‥‥‥‥‥‥‥‥ 180 二、 解脫三世輪迴業報以成就涅槃‥‥‥‥‥‥‥‥ 186 三、 周遊地獄後體會「天地無私」‥‥‥‥‥‥‥‥ 194 第三節 結 語 ‥‥‥‥‥‥‥‥‥‥‥‥‥‥‥‥‥‥ 202 第五章 結 論‥‥‥‥‥‥‥‥‥‥‥‥‥‥‥‥ 207 附錄 中國的死亡觀念 ‥‥‥‥‥‥‥‥‥‥‥ 219 第一節 死亡觀念的溯源及其歷史進程 ‥‥‥‥‥‥‥ 219 一、 語言文字的溯源 ‥‥‥‥‥‥‥‥‥‥‥‥‥‥ 219 二、 中國民間死亡觀的透視——喪葬禮俗的死亡思考 ‥‥‥ 227 第二節 先秦諸子死亡觀及其流衍 ‥‥‥‥‥‥‥‥‥‥ 231 一、 孔子的死亡觀 ‥‥‥‥‥‥‥‥‥‥‥‥‥‥‥ 232 二、 老子的死亡觀 ‥‥‥‥‥‥‥‥‥‥‥‥‥‥‥ 241 三、 莊子的死亡觀 ‥‥‥‥‥‥‥‥‥‥‥‥‥‥‥ 245 四、 其他先秦諸子的死亡觀‥‥‥‥‥‥‥‥‥‥‥ 247 第三節 佛教的死亡觀 ‥‥‥‥‥‥‥‥‥‥‥‥‥‥‥ 252 一、 佛教死亡觀的變遷——以佛教經典為中心 ‥‥‥‥‥ 253 二、 輪迴報應的思想起點 ‥‥‥‥‥‥‥‥‥‥‥ 255 三、 關注西方極樂淨土 ‥‥‥‥‥‥‥‥‥‥‥‥ 262 四、 嚮往生死涅槃之境界 ‥‥‥‥‥‥‥‥‥‥‥ 264 第四節 道教的死亡觀及其流衍 ‥‥‥‥‥‥‥‥‥‥‥ 266 一、 道教的變遷 ‥‥‥‥‥‥‥‥‥‥‥‥‥‥‥‥ 268 二、 尋求現世快樂之理想 ‥‥‥‥‥‥‥‥‥‥‥ 269 第五節 宋明理學的死亡觀 ‥‥‥‥‥‥‥‥‥‥‥‥‥ 275 第六節 結 語 ‥‥‥‥‥‥‥‥‥‥‥‥‥‥‥‥‥‥‥ 278 參考書目 ‥‥‥‥‥‥‥‥‥‥‥‥‥‥‥‥‥‥‥ 281
author 金明求
kim,Myung-Goo
author_facet 金明求
kim,Myung-Goo
author_sort 金明求
title 《三言》的死亡故事探討
title_short 《三言》的死亡故事探討
title_full 《三言》的死亡故事探討
title_fullStr 《三言》的死亡故事探討
title_full_unstemmed 《三言》的死亡故事探討
title_sort 《三言》的死亡故事探討
publisher 國立政治大學
url 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i=sid=%22B2002001253%22.
work_keys_str_mv AT jīnmíngqiú sānyándesǐwánggùshìtàntǎo
AT kimmyunggoo sānyándesǐwánggùshìtàntǎo
AT jīnmíngqiú astudyofdeathstoriesinsanyan
AT kimmyunggoo astudyofdeathstoriesinsanyan
_version_ 1716457653668937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