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農族崙天部落史
本論文是筆者對自己所生所長的部落而做的一個部落史、誌的撰寫,由於相關文獻的缺乏,故所蒐集到和運用的採料幾乎是訪談資料所得。 在章節的安排上,首先是本論文的緒論。內容介紹本論文研究的動機和方法,並做相關文獻的回顧;同時也對研究的地點-花蓮縣卓溪鄉古風村崙天部落,做一個自然與人文的介紹。 第一章討論的則是布農族的Asang(部落)與Sidoh(氏族)。在本文中,筆者認為Asang具有「中心」性、層次性的概念,和時空性的、政治性的特質,以及在當下急遽變遷的環境中,因懷舊、凝聚的意識而強調精神層次的意義。對於Sidoh的概念,筆者亦認為他是具層次性、關係性、變動性與地域性的特質。本章即試著從傳統Asa...
Main Author: | |
---|---|
Language: | 中文 |
Published: |
國立政治大學
|
Online Access: | 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i=sid=%22A2002001929%22. |
Summary: | 本論文是筆者對自己所生所長的部落而做的一個部落史、誌的撰寫,由於相關文獻的缺乏,故所蒐集到和運用的採料幾乎是訪談資料所得。
在章節的安排上,首先是本論文的緒論。內容介紹本論文研究的動機和方法,並做相關文獻的回顧;同時也對研究的地點-花蓮縣卓溪鄉古風村崙天部落,做一個自然與人文的介紹。
第一章討論的則是布農族的Asang(部落)與Sidoh(氏族)。在本文中,筆者認為Asang具有「中心」性、層次性的概念,和時空性的、政治性的特質,以及在當下急遽變遷的環境中,因懷舊、凝聚的意識而強調精神層次的意義。對於Sidoh的概念,筆者亦認為他是具層次性、關係性、變動性與地域性的特質。本章即試著從傳統Asang與Sidoh的組織、運作和概念來解析其性質,以說明二者間的關係:即在布農族傳統Asang的形成與組成裡,幾乎可以說是由一個Sidoh或幾個有親族關係的Sidoh所構築。故該一、或該些Sidoh的活動,相當程度地可以說是該Asang的活動;而Asang的形成,也幾乎可以說是Sidoh的移入過程。另,因Sidoh的性格或新環境的不同,其間也往往呈現不同的部落組織、部落現象和部落特質。
第二章是陳述崙天的歷史空間。首先是從Izulan(前崙天)的地名含意與範圍做陳述。其次從部落自主獨立時期,到清國之接觸、日本政府及民國政府之統治管轄等,做崙天部落在行政區域上的轉變。從本章中,我們可以得知崙天傳統的地名是Izukan,後因歷史演變的結果而使部落族人習慣使用崙天或Lunting(崙天的譯音)。而其領域也因在政治的牽動下而轉變和微縮。
第三章是介紹崙天的氏族組成與分佈。最早在崙天地區居住活動的布農族氏族是Tansikian,由於該氏族在崙天及其鄰近地區一直擁有Taimi-dalah(土地擁有者)之頭銜,因而該氏族的活動和變遷史在本地區裡顯然是重要而必須強調的。再者是依遷來崙天之先後來陳述崙天各氏族的遷移活動及其分佈。
第四章是陳述崙天的部落關係。在討論此一部落關係的同時事實上亦可反映出其間的族群關係:對於異族聚落者,因文化、語言之不同而少進行往來;對於同族則較會(易)出現往來與良好之互動。崙天鄰近的部落(或村)分別是同為卓溪鄉古風村的石平、古風(含白端)、秀巒,以及屬富里鄉「大庄平埔」的據點之一明里,和秀姑巒溪對岸的東竹。在現今族人的概念裡,明里與東竹都是平地人的村落。
第五章是談崙天部落的變遷。就崙天部落的社會文化,從自主獨立時期到日本時代、民國時代做變遷上的陳述與討論。
最後,則是本論文之結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