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臣•孽子•台北人──白先勇小說中的同志書寫研究
第一章為緒論,敘述本文的研究動機、範圍、定義、方法、架構與前人研究回顧,瞭解目前研究概況後,提出本文所能突破之處。 第二章「破繭而出:尋找同志身影」開始為正文寫作,本章首先探討同性情欲成為古今中外禁忌之因;次則結合白先勇創作時期,台灣的社會背景與同志處境,瞭解同志被污名化的實際生存困境,更可以看出他在同志題材創作上的突破與創新。以小說發表的先後,討論白先勇在《孽子》之前的短篇同志書寫,確立同性情慾在白先勇小說中實際的存在與份量。這些少作鮮少被提及,然而卻蘊藏著許多重要關懷,而這些關懷是貫串著他的同志書寫,乃至於其他創作的,因此本文由這些短篇同志小說開始,挖掘白先勇的同志書寫軌跡與重要課題。 由...
Main Author: | |
---|---|
Language: | 中文 |
Published: |
國立政治大學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i=sid=%22A2002001017%22. |
Summary: | 第一章為緒論,敘述本文的研究動機、範圍、定義、方法、架構與前人研究回顧,瞭解目前研究概況後,提出本文所能突破之處。
第二章「破繭而出:尋找同志身影」開始為正文寫作,本章首先探討同性情欲成為古今中外禁忌之因;次則結合白先勇創作時期,台灣的社會背景與同志處境,瞭解同志被污名化的實際生存困境,更可以看出他在同志題材創作上的突破與創新。以小說發表的先後,討論白先勇在《孽子》之前的短篇同志書寫,確立同性情慾在白先勇小說中實際的存在與份量。這些少作鮮少被提及,然而卻蘊藏著許多重要關懷,而這些關懷是貫串著他的同志書寫,乃至於其他創作的,因此本文由這些短篇同志小說開始,挖掘白先勇的同志書寫軌跡與重要課題。
由於《孽子》為其唯一的長篇小說,因此也涵蓋了他對同志身份與書寫的整體思考,可謂集其大成之作,而其中的情欲、族群、經濟、權力與認同問題也是白先勇同志書寫中最為複雜的,因此,三到六章以《孽子》為討論核心,由私領域擴展到公領域,由家庭延伸到學校、國家、社會、媒體,從具體衝突推衍至抽象文化,探討同志從外在放逐到內在流亡、無根失落的處境,與其中錯雜的權力關係。
由於家庭是人倫與人際關係擴展的核心,在華人社會中更有著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因此第三章「流亡的起點:從家庭到學校的放逐」乃始於家庭權力結構的探究,比較小說人物同志身份曝光前後,在父親與師長中評價的起落,解決小說人物與情節推展間的關連,確立「孽子」被放逐的重要關鍵便是其同志身份,論證同性情欲與同志在小說中,並非如一般評論所認為的無足輕重,也非只是一個可有可無,或者可以被隨意置換的框架;並藉由家庭與學校的反應,探討家庭與學校的運作機制與潛在邏輯。
遠離家園和校園,走入新公園的孽子,是否就此擺脫束縛,形成穩固的族群與認同呢?四、五章兩章「青春鳥的夢土:《孽子》的同志族群屬性與建構(上、下)」便分別從族群內部和外部討論相關問題。首先,反省《孽子》與國族論述的關係,因為族群屬性,關係到同志主體認同的建構,若不明辨而遽然以國族論述框架,則會導出類似「同志建國」的偏失。因此本章從族群次文化、價值觀與娼妓活動、擬親關係中,探討同志族群的屬性,嘗試以「幫派」和「擬團體」的角度切入,對《孽子》的族群建構提出新的解釋;進而在第五章中,探究同志在政治現實與文化歧視下的邊緣處境,與其族群建構所遭遇的困境,並從空間、商業機制、人際互動等方面,探討「安樂鄉」是否只是「黑暗王國」的縮影?若不是,那兩者間存在著怎樣的關連與差異?而這些因素又如何影響孽子的認同?
第六章「在父名之下:《孽子》中的『肖╱孽』問題」,由外部權力關係的探討,回歸到內在心靈的探索,剖析孽子在空間流放下的心靈流亡,並且釐析男同志與父權體系間相抗相依的弔詭之處,論證白先勇同志書寫的顛覆性,並不如當前評論所期。
第七章「作家身份及其同志書寫定位」,則總結白先勇同志書寫的兩大形象──「美少年」與「老父親」,並探究其深層的關懷;從作品中尋繹作家的同志身份與其書寫間的關係,探討其土地認同的轉折,反省現下文學史與同志文學研究的侷限,開發新的思考面向。
第八章「結論與反思:鄉關何處?」則總結研究發現,並評價白先勇在「孤臣」、「孤兒」與「孽子」三大文學創作上的開展與地位。
文末收錄兩篇附錄,附錄(一)〈從同志關懷到人生關照:白先勇談創作與生活〉是專訪白先勇的記錄;附錄(二)白先勇與其他台灣作家同志書寫、評論年表,整理戰後至今的台灣同志書寫與文學評論,和白先勇的創作相互關照,可一窺同志書寫與評論的發展概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