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陸經貿政策形成機制及政策演變之研究

自政府於民國76年(1987)開放探親以來,兩岸經貿交流日趨熱絡,以雙邊貿易而論,1987年是15億美元,1996年以增加為237 億8 千萬美元,成長了15倍以上。而根據經濟部的統計顯示,1991年至1996年,台商赴大陸投資件數為1 萬1 千6 百餘件,投資金額達68億7 千3 百餘萬美元,大陸已成為台灣廠商對外投資的首要地區。台灣面對年年成長的兩岸貿易量及單向的資本流動,如何制定合理且前瞻的大陸經貿政策,是現階段大陸政策中最重要的課題。 有關大陸經貿政策的研究中,政策形成機制(Policy formative mechanism)是相當重要的課題。機制可以是制度,也可能是包含非制度因素。...

Full description

Bibliographic Details
Main Author: 席代麟
Language:中文
Published: 國立政治大學
Online Access: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i=sid=%22A2002000370%22.
id ndltd-CHENGCHI-A2002000370
record_format oai_dc
spelling ndltd-CHENGCHI-A20020003702013-01-07T19:20:22Z 我國大陸經貿政策形成機制及政策演變之研究 席代麟 自政府於民國76年(1987)開放探親以來,兩岸經貿交流日趨熱絡,以雙邊貿易而論,1987年是15億美元,1996年以增加為237 億8 千萬美元,成長了15倍以上。而根據經濟部的統計顯示,1991年至1996年,台商赴大陸投資件數為1 萬1 千6 百餘件,投資金額達68億7 千3 百餘萬美元,大陸已成為台灣廠商對外投資的首要地區。台灣面對年年成長的兩岸貿易量及單向的資本流動,如何制定合理且前瞻的大陸經貿政策,是現階段大陸政策中最重要的課題。 有關大陸經貿政策的研究中,政策形成機制(Policy formative mechanism)是相當重要的課題。機制可以是制度,也可能是包含非制度因素。探討大陸經貿政策的形成機制,必須先釐清一個前提,有兩岸交流始有大陸政策,而兩岸交流的開端恰與我國推動民主化的開端,在時間點是近乎一致。因此,從國民黨一黨獨大的威權政體,轉型到民主政體,黨國體制(Party-state) 的調適,國家與社會的互動,成為影響政策形成的關鍵因素。就國家與社會互動的軌跡中,去尋找其中的重要機制,吾人以為,總統( 府 )及其幕僚,執政黨與行政機關應是國家中,最重要的政策形成機制。民意測驗、大眾傳播媒介與意見領袖、利益團體是社會中,與政策形成關係最為密切的機制。 經過對大陸投資政策的個案研究中,我們發現,國家機關的政策形成機制充滿了形式與行為的矛盾,國家機關的自主性壓縮了社會在政策形成過程中的參與空間。吾人以為,在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的趨勢之下,國家與社會應該建立真正的「社會夥伴」關係,將社會對於公共政策的意見表達,納入制度化的政策制定管道。我們也發現,在台灣的特殊黨國體制及民粹威權主義的交錯影響下,李登輝總統才是大陸政策形成的影武者,他是「非制度」的政策形成機制,不受國會及民意的監督。在現階段以國家安全為主要目標的大陸政策中,不受民意監督的非制度因素容或有存在之必要,但在權責相符的指導原則,及政治民主化趨勢之下,國家與社會的政策形成機制,應該重新定位。 國立政治大學 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i=sid=%22A2002000370%22. text 中文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collection NDLTD
language 中文
sources NDLTD
description 自政府於民國76年(1987)開放探親以來,兩岸經貿交流日趨熱絡,以雙邊貿易而論,1987年是15億美元,1996年以增加為237 億8 千萬美元,成長了15倍以上。而根據經濟部的統計顯示,1991年至1996年,台商赴大陸投資件數為1 萬1 千6 百餘件,投資金額達68億7 千3 百餘萬美元,大陸已成為台灣廠商對外投資的首要地區。台灣面對年年成長的兩岸貿易量及單向的資本流動,如何制定合理且前瞻的大陸經貿政策,是現階段大陸政策中最重要的課題。 有關大陸經貿政策的研究中,政策形成機制(Policy formative mechanism)是相當重要的課題。機制可以是制度,也可能是包含非制度因素。探討大陸經貿政策的形成機制,必須先釐清一個前提,有兩岸交流始有大陸政策,而兩岸交流的開端恰與我國推動民主化的開端,在時間點是近乎一致。因此,從國民黨一黨獨大的威權政體,轉型到民主政體,黨國體制(Party-state) 的調適,國家與社會的互動,成為影響政策形成的關鍵因素。就國家與社會互動的軌跡中,去尋找其中的重要機制,吾人以為,總統( 府 )及其幕僚,執政黨與行政機關應是國家中,最重要的政策形成機制。民意測驗、大眾傳播媒介與意見領袖、利益團體是社會中,與政策形成關係最為密切的機制。 經過對大陸投資政策的個案研究中,我們發現,國家機關的政策形成機制充滿了形式與行為的矛盾,國家機關的自主性壓縮了社會在政策形成過程中的參與空間。吾人以為,在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的趨勢之下,國家與社會應該建立真正的「社會夥伴」關係,將社會對於公共政策的意見表達,納入制度化的政策制定管道。我們也發現,在台灣的特殊黨國體制及民粹威權主義的交錯影響下,李登輝總統才是大陸政策形成的影武者,他是「非制度」的政策形成機制,不受國會及民意的監督。在現階段以國家安全為主要目標的大陸政策中,不受民意監督的非制度因素容或有存在之必要,但在權責相符的指導原則,及政治民主化趨勢之下,國家與社會的政策形成機制,應該重新定位。
author 席代麟
spellingShingle 席代麟
我國大陸經貿政策形成機制及政策演變之研究
author_facet 席代麟
author_sort 席代麟
title 我國大陸經貿政策形成機制及政策演變之研究
title_short 我國大陸經貿政策形成機制及政策演變之研究
title_full 我國大陸經貿政策形成機制及政策演變之研究
title_fullStr 我國大陸經貿政策形成機制及政策演變之研究
title_full_unstemmed 我國大陸經貿政策形成機制及政策演變之研究
title_sort 我國大陸經貿政策形成機制及政策演變之研究
publisher 國立政治大學
url 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i=sid=%22A2002000370%22.
work_keys_str_mv AT xídàilín wǒguódàlùjīngmàozhèngcèxíngchéngjīzhìjízhèngcèyǎnbiànzhīyánjiū
_version_ 1716456648767176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