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表現指標之研究

基於表現指標在高等教育經營管理、品質評估、策略規劃、及績效責任上的重要性,本研究的目的旨在透過學理之研究,並參酌各先進國家建立高等教育表現指標的經驗,以建立適合於我國的高等教育表現指標可行之整合模式;其次,本研究嘗試根據所建立的模式,對高等教育的表現指標進行實証之分析,以瞭解現有表現指標之實際效用。最後,本研究根據分析結果,做為建立與改進我國高等教育表現指標之參考,並同時提出對大學院校辦學與行政管理之建議。 根據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下列問題:(一)世界各主要國家之高等教育表現指標現況如何?(二)我國高等教育表現指標之現況為何?(三)我國高等教育表現指標可行之整合模式為何?(四)英國現...

Full description

Bibliographic Details
Main Author: 王保進
Language:中文
Published: 國立政治大學
Online Access: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i=sid=%22A2002000153%22.
Description
Summary:基於表現指標在高等教育經營管理、品質評估、策略規劃、及績效責任上的重要性,本研究的目的旨在透過學理之研究,並參酌各先進國家建立高等教育表現指標的經驗,以建立適合於我國的高等教育表現指標可行之整合模式;其次,本研究嘗試根據所建立的模式,對高等教育的表現指標進行實証之分析,以瞭解現有表現指標之實際效用。最後,本研究根據分析結果,做為建立與改進我國高等教育表現指標之參考,並同時提出對大學院校辦學與行政管理之建議。 根據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下列問題:(一)世界各主要國家之高等教育表現指標現況如何?(二)我國高等教育表現指標之現況為何?(三)我國高等教育表現指標可行之整合模式為何?(四)英國現有之高等教育表現指標的實際效用如何?(五)我國現有之高等教育表現指標的實際效用如何?(六)如何改進我國之高等教育表現指標?(七)如何應用高等教育表現指標於我國之大學院校? 本研究分理論探討與實證分析二部分。在理論探討部分,首先透過對教育表現指標發展背景與基本概念之分析,以確定建立高等教育表現指標的原則。其次,再進一步分析高等教育制度的目標及基本向度,以確定高等教育表現指標之向度及內容。最後,以比較法針對各主要國家在建立高等教育表現指標之背景與現況加以分析,並探討我國高等教育表現指標之發展與現況。根據這三部分的理論與文獻分析,以規劃出高等教育表現指標可行的整合模式,並以此整合模式做為第二部分實證分析之基本架構。在實證分析部分,以理論探討部分所建立的可行之整合模式為基本架構,基於實際取得的資料,以英國及我國的官方統計資料為研究對象,進行實證分析,以探討英國及我國現有高等教育表現指標之實際效用。實證分析所使用之統計方法包括Spearman等級相關、Bowker對稱性卡方考驗、多元迴歸分析、主成份分析、區別分析、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法。 研究結果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各國對建立高等教育表現指標的工作,除了OECD等國際組織的大力推展外,主要是受到政府財政限制及績效責任運動的影響。 二、各國對建立高等教育表現指標的工作,主要都由政府單位或半官方機構負責。  三、各國對建立高等教育表現指標的工作,都強調各大學「自我評鑑」的重要,使政府可以清楚瞭解各校績效,並確保大學之獨立自主性不受妨害。  四、各國對建立高等教育表現指標的歷程,多先進行理論模式之分析,以確定高等教育制度之目標及基本向度後,再將教育目標轉化為具體可測量之指標。  五、為顧及大學結構之多元性,各國對表現指標的測量,多以學院或同級的單位為對象,若是具有全校共同性的指標,則以大學為測量單位。  六、各國所建立之高等教育表現指標模式,依測量向度分,通常包括大學的三項基本功能--教學、研究、及服務;就指標性質分,可分為質化與量化二種指標;若就指標之測量歷程分,可分為輸入、過程及輸出三個歷程。  七、我國建立高等教育表現指標的現況,若與各主要國家相較,仍屬於草創階段。且有下述缺失:(一)缺乏專責機構負責建立指標工作;(一)指標內容前後不一致,缺乏操作型定義;(三)指標測量以大學為單位,不能顧及個別差異;(四)指標內容偏重輸入及過程之測量。  八、我國高等教育表現指標可行之整合模式,包括背景指標及輸出指標三大部分,共一一○個表現指標。  九、英國現有之高等教育表現指標間具有密切關係,並可有效區分出各大學不同的表現類型,且各大學之表現呈現相當穩定的狀態。  十、我國現有之高等教育表現指標間其有密切的關係,並可以有效區分出各大學不同的表現類型。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分別就教育行政機關及大學二方面提出建議。最後,並對未來的後續研究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