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篇研究
夫小學者,徵實根柢之學,為博通經史,湮貫古今之基礎,清代以來能自成一家之大儒,如顧亭林、戴東原、王懷祖、章太炎諸民,莫不精於小學而有卓犖之學術成就。小學既為治學之根基,固宜善加研究,以臻通經達用之效,然其蹊徑何如?蘄春黃季剛先生以為當專治一書,方易精通,否則易流於膚淺,並列舉治研小學之十要籍,其中字書有三,即說文、玉篇、類篇者是。進而論字書之研究,應以類篇為斷,蓋自是以還,多難憑信也,由是知類篇於字學中之地位,不可謂不重要。然歷來研究字學者,多注重於說文與玉篇二書,獨類篇始終乏問津者,雖閒有涉及者,然皆浮光掠影,未能深入,且論多失實,紕謬叢出,洵為文字學研究上之憾事,是以余發憤探研之,冀得稍補...
Main Author: | |
---|---|
Language: | 中文 |
Published: |
國立政治大學
|
Online Access: | 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i=sid=%22A2002000009%22. |
id |
ndltd-CHENGCHI-A2002000009 |
---|---|
record_format |
oai_dc |
spelling |
ndltd-CHENGCHI-A20020000092013-01-07T19:20:04Z 類篇研究 孔仲溫 夫小學者,徵實根柢之學,為博通經史,湮貫古今之基礎,清代以來能自成一家之大儒,如顧亭林、戴東原、王懷祖、章太炎諸民,莫不精於小學而有卓犖之學術成就。小學既為治學之根基,固宜善加研究,以臻通經達用之效,然其蹊徑何如?蘄春黃季剛先生以為當專治一書,方易精通,否則易流於膚淺,並列舉治研小學之十要籍,其中字書有三,即說文、玉篇、類篇者是。進而論字書之研究,應以類篇為斷,蓋自是以還,多難憑信也,由是知類篇於字學中之地位,不可謂不重要。然歷來研究字學者,多注重於說文與玉篇二書,獨類篇始終乏問津者,雖閒有涉及者,然皆浮光掠影,未能深入,且論多失實,紕謬叢出,洵為文字學研究上之憾事,是以余發憤探研之,冀得稍補闕陋。玆摘其要略於後: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分為三節: 首節言類篇乃受政治、文風、科舉、雕版、制度等時代背影之影響而編纂。次節言自仁宗寶元二年至英宗治平四年之廿八年間,王洙、胡宿、范鎮、司馬光諸位學士領纂之實情。三節言其刊行四次與今所睹四種本之詳情,並推論其流行未廣,聲名不彰之原委。 第二章 類篇之編次 本章分為三節: 首節言各篇卷之字數與其分篇分卷之準繩。次節言其融合字書韻書為一體,以說文為經集韻為緯之體製。三節詳析蘇轍序載九例與嚴元照補例,而為歸納五項歸字原則。 第三章 類篇字形綜研 本章分為十節: 首節言古文,舉凡十六書例,說文、汗簡為主之形體來源,寬緩之古文界域,方析與詰屈兼存之隸定,於古文字研究有參稽價值等均論述之。次節言奇字,亦析述其三項書例與形體來源,並推論奇字恐為西周後流行之簡體古文。三節言籀文,除敘其書例,來源外,於收字,隸定之失當,由繁而簡之變易趨勢,並予說明。四節言小篆,以該書所存不篆甚夥,又多未指明,茲僅取已注明者探論其承襲說文與為異體字之書例等情形。五節言隸書,首明範圍與四種書例,次述其形體之所據與資研究隸變之價值。六節言俗字,除敘述九種書例與形體來源外,並認其裨益俗字觀念與孽乳徑路之研究。七節言武后新字之字數,產生先後,及以象形,會意、假借等方式造字。八節言或體字,除述其書例與形體來源外,且特論「或書」一類形體,其與本字構形之差異,產生原因,及位置經營之情形。九節歸納類篇中五十五條議論文字按語之內容,並評騭其按注文字之得失。十節言類篇本字與異體字之確立,並分析異體字處理之優劣。 第四章 類篇字音綜研 本章分為五節: 首節乃將類篇二萬五千八百零四組主音切二萬一千五百餘組重音切,據陳濃切韻考聲類系聯基本條例,及陳師伯元以韻紐四聲柏承關係之方法,依脣舌牙齒喉等發音部位,逐一系聯,計得聲類四十一。其間並分析娘泥二紐之一百七十一組切語,由其嚴然分列之現象,說明二紐理當分立。次節則將類篇反切上字作一統計,以明上字使用之情形。三節則據方言、韻書。等韻圖逐一擬測四十一聲類之音值。四節乃將四萬七千餘組之切語、據陳濃韻類系聯之基本條例,與陳師伯元韻紐四聲相承關係之方法,依等韻十六攝次序系聯,得二百六韻,二百九十一類。其中並討論重紐現象,歸納支紙實天口韻重紐字,其諧聲偏旁於四等之分佈,證成章、黃先生以來,重紐無關於音值差異,乃在古音來源不同之說。一節則以方言、韻書、韻圖為資材,依十六攝次序,擬測韻值。 凡此四章,於類篇之源流與內容,當可略明梗概,唯余少學寡識,功力尚淺,恐多疏失,尚祈碩學先進,垂教匡正是幸! 國立政治大學 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i=sid=%22A2002000009%22. text 中文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collection |
NDLTD |
language |
中文 |
sources |
NDLTD |
description |
夫小學者,徵實根柢之學,為博通經史,湮貫古今之基礎,清代以來能自成一家之大儒,如顧亭林、戴東原、王懷祖、章太炎諸民,莫不精於小學而有卓犖之學術成就。小學既為治學之根基,固宜善加研究,以臻通經達用之效,然其蹊徑何如?蘄春黃季剛先生以為當專治一書,方易精通,否則易流於膚淺,並列舉治研小學之十要籍,其中字書有三,即說文、玉篇、類篇者是。進而論字書之研究,應以類篇為斷,蓋自是以還,多難憑信也,由是知類篇於字學中之地位,不可謂不重要。然歷來研究字學者,多注重於說文與玉篇二書,獨類篇始終乏問津者,雖閒有涉及者,然皆浮光掠影,未能深入,且論多失實,紕謬叢出,洵為文字學研究上之憾事,是以余發憤探研之,冀得稍補闕陋。玆摘其要略於後: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分為三節:
首節言類篇乃受政治、文風、科舉、雕版、制度等時代背影之影響而編纂。次節言自仁宗寶元二年至英宗治平四年之廿八年間,王洙、胡宿、范鎮、司馬光諸位學士領纂之實情。三節言其刊行四次與今所睹四種本之詳情,並推論其流行未廣,聲名不彰之原委。
第二章 類篇之編次
本章分為三節:
首節言各篇卷之字數與其分篇分卷之準繩。次節言其融合字書韻書為一體,以說文為經集韻為緯之體製。三節詳析蘇轍序載九例與嚴元照補例,而為歸納五項歸字原則。
第三章 類篇字形綜研
本章分為十節:
首節言古文,舉凡十六書例,說文、汗簡為主之形體來源,寬緩之古文界域,方析與詰屈兼存之隸定,於古文字研究有參稽價值等均論述之。次節言奇字,亦析述其三項書例與形體來源,並推論奇字恐為西周後流行之簡體古文。三節言籀文,除敘其書例,來源外,於收字,隸定之失當,由繁而簡之變易趨勢,並予說明。四節言小篆,以該書所存不篆甚夥,又多未指明,茲僅取已注明者探論其承襲說文與為異體字之書例等情形。五節言隸書,首明範圍與四種書例,次述其形體之所據與資研究隸變之價值。六節言俗字,除敘述九種書例與形體來源外,並認其裨益俗字觀念與孽乳徑路之研究。七節言武后新字之字數,產生先後,及以象形,會意、假借等方式造字。八節言或體字,除述其書例與形體來源外,且特論「或書」一類形體,其與本字構形之差異,產生原因,及位置經營之情形。九節歸納類篇中五十五條議論文字按語之內容,並評騭其按注文字之得失。十節言類篇本字與異體字之確立,並分析異體字處理之優劣。
第四章 類篇字音綜研
本章分為五節:
首節乃將類篇二萬五千八百零四組主音切二萬一千五百餘組重音切,據陳濃切韻考聲類系聯基本條例,及陳師伯元以韻紐四聲柏承關係之方法,依脣舌牙齒喉等發音部位,逐一系聯,計得聲類四十一。其間並分析娘泥二紐之一百七十一組切語,由其嚴然分列之現象,說明二紐理當分立。次節則將類篇反切上字作一統計,以明上字使用之情形。三節則據方言、韻書。等韻圖逐一擬測四十一聲類之音值。四節乃將四萬七千餘組之切語、據陳濃韻類系聯之基本條例,與陳師伯元韻紐四聲相承關係之方法,依等韻十六攝次序系聯,得二百六韻,二百九十一類。其中並討論重紐現象,歸納支紙實天口韻重紐字,其諧聲偏旁於四等之分佈,證成章、黃先生以來,重紐無關於音值差異,乃在古音來源不同之說。一節則以方言、韻書、韻圖為資材,依十六攝次序,擬測韻值。
凡此四章,於類篇之源流與內容,當可略明梗概,唯余少學寡識,功力尚淺,恐多疏失,尚祈碩學先進,垂教匡正是幸!
|
author |
孔仲溫 |
spellingShingle |
孔仲溫 類篇研究 |
author_facet |
孔仲溫 |
author_sort |
孔仲溫 |
title |
類篇研究 |
title_short |
類篇研究 |
title_full |
類篇研究 |
title_fullStr |
類篇研究 |
title_full_unstemmed |
類篇研究 |
title_sort |
類篇研究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url |
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i=sid=%22A2002000009%22. |
work_keys_str_mv |
AT kǒngzhòngwēn lèipiānyánjiū |
_version_ |
1716456484576952320 |